搜索 "疳症" 的结果

找到 42 条相关结果

瑶医学之眼睛诊和耳部诊
瑶医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一)眼睛诊 眼睛相法以黑白分明、炯炯有神、神威不露、光彩照人为健康之相;以黑白不均、凹陷突起、大小不匀、眼胞浮肿、蒙昧无神、神光浮露、斜视、偷视、虎耽等为不健康之相。 (二)耳部诊 1.耳廓诊:耳部以轮廓分明、高大肉厚、形态协调、两耳相配、色红润泽,以及老年耳门生毫毛为健康之相;以耳反无轮,形瘦短小、两耳不配、两耳软蹇,色青、灰、黑、暗、枯槁,以及人肥而耳不贴肉,耳薄无根,形如箭羽,如兔、如鼠...

阅读全文
参苓白术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4-26 | 16 阅读

《寿世保元》卷二:参苓白术丸 名称: 参苓白术丸 处方: 人参1两,白术(去芦,土炒)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怀山药(炒)1两,白扁豆(姜汁炒)1两,桔梗(去芦)1两,薏苡仁(炒)1两,莲肉(去心皮)2两,陈皮1两,半夏(汤泡,姜汁炒)1两,砂仁5钱,黄连(姜汁炒)1两,神曲(炒)1两,香附(童便炒)1两,白芍(酒炒)1两,当归(酒炒)2两,甘草(炙)5钱。 制法: 上为末,神曲糊...

阅读全文
《医林改错》上卷 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
医林改错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头发脱落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付必长新发。眼疼白珠红眼疼白珠红,俗名暴发火眼。血为火烧,凝于目珠,故白珠红色。无论有云翳、无云翳,先将此药吃一付,后吃加味止痛没药散,一日二付,三两日必全愈。糟鼻子色红是瘀血,无论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见效,二、三十付可全愈。舍...

阅读全文
疳积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6 | 14 阅读

   【概述】 疳积是疳症积滞的总称,积滞是指小儿伤食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积聚留滞,疳症则是指小儿脾胃虚弱,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气液干涸,形体赢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本证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小儿营养不良”相似。 本证主要病因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节,升降不调,乃成积滞。积滞...

阅读全文
芸香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4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芸香草 出处: 《四川中药志》 实际拼音: Yún Xiānɡ Cǎo 别名: 诸葛草(《种子植物名称》),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四川中药志》),茅草筋骨(《重庆草药》),香茅草、臭草、韭叶芸香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云南中草药》),石灰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夏末秋初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原形态: 多年...

阅读全文
瑶医学的儿科经验
瑶医 | admin | 2025-06-05 | 13 阅读

(一)小儿慢性支气管炎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尤以春冬两季为主,同时以婴幼儿较多,年龄愈小,其发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瑶族民间医生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二)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受细菌的侵犯而引起的炎症病变。常分为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三)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相当于祖国医学风热乳蛾范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民间利用本地特...

阅读全文
捏脊疗法的优点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5-15 | 13 阅读

捏脊疗法属于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尤其是小儿捏脊比药物、针灸治疗更具有优越性。小儿生病以后由于病痛而哭闹不安,或由于怕药苦、怕针痛而不予配合。而捏脊则无明显不适感,患儿乐于接受。其特点如下: 1)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运用一定的手法技巧即可进行操作和治疗。 2)安全方便,易于接受,只要手法得当,操作仔细,一般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适用范围广,男女老幼、内外妇...

阅读全文
捏脊疗法的手功效及临床应用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5-07 | 13 阅读

捏脊疗法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小捏脊疗法在小儿推拿临床中运用较多,如小儿积滞、疳症、腹泻、呕吐、便秘、消化不良以及夜啼、佝偻病等症。对成人的失眠、肠胃疾病、神经衰弱以及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捏脊是各种手法的复式动作,从操作全过程看,包含有通常用的八种单式手法,故又称为“捏脊八法”,下面简要叙述。 捏法:将皮...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儿科药有哪些?
壮医 | admin | 2025-05-10 | 12 阅读

三棱草 别名:大三方草,三棱马尾,仙鹤草。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有喙红苞的带根全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广西临桂、柳州、上思及华南、华东、华西等地。 采集加工:7~8月采收,晒干备用。 性能:辛,平。解表透疹,催产。 主治:小儿痧疹不出,妇人难产。 用法用量:内服:6至15克(鲜者30—60克),水煎服。 应用举例:小儿疹出不畅:三棱草6至10克,蝉蜕3至8克,升麻3至6克,金银花1...

阅读全文
观音救苦神膏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3 | 12 阅读

《仙拈集》卷四:观音救苦神膏 名称: 观音救苦神膏 别名: 观音救苦膏、观音大士救苦神膏、大士膏 处方: 大黄2两,甘遂2两,蓖麻子2两,当归1两半,木鳖子1两,三棱1两,生地1两,川乌8钱,黄柏8钱,大戟8钱,巴豆8钱,肉桂8钱,麻黄8钱,皂角8钱,白芷8钱,羌活8钱,枳实8钱,香附7钱,芫花7钱,天花粉7钱,桃仁7钱,厚朴7钱,杏仁7钱,槟榔7钱,细辛7钱,全蝎7钱,五倍子7钱,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