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疟疾" 的结果

找到 1640 条相关结果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丹蒜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24 阅读

《医级》卷八:丹蒜丸 名称: 丹蒜丸 处方: 独蒜(去衣)50个(捣烂),黄丹(炒,研,飞过)。 制法: 上药和匀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疟疾多痰,及胃脘疼痛等。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淡醋汤调下。宜端午日合。 ...

阅读全文
黄花蒿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23 阅读

《中药大辞典》:黄花蒿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Huánɡ Huā Hāo 别名: 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

阅读全文
白蜡树皮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白蜡树皮 出处: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实际拼音: Bái Là Shù Pí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树皮。春、秋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白蜡树,又名:青榔木、白荆树、小叶梣。落叶乔木,高达15米。小枝光滑,冬芽褐黑色。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具短柄或无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先端尖锐,基部不对称,锯齿疏浅,两面光滑,背面中脉及侧...

阅读全文
发散煎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29 阅读

《嵩崖尊生》卷十五:发散煎 名称: 发散煎 处方: 羌活5分,防风5分,前胡5分,柴胡8分,干葛8分,紫苏6分,半夏1钱,陈皮8分,枳实7分。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初起,类似感冒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

阅读全文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马年初春食马兰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5 阅读

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全草及根,又名马兰头、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春天采摘,作为蔬菜或保健食疗食用,效果最佳。有红梗和青梗两种,药用以红梗马兰为好。马兰性凉,味辛,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等功效,可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炎、结膜炎、乳腺炎等。能止吐血、衄血、血痢、创伤出血、高血压眼底出血等;并治疟疾、黄疸、水肿、淋浊、喉痹、痔疮、丹毒、痈肿、蛇咬伤、青光眼眼球胀痛等。马兰作用类似中...

阅读全文
药王孙思邈(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十)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5-13 | 24 阅读

[主内容] 孙思邈开创中国医药学史上二十四项成果先河的药王  药王——孙思邈(54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晚年隐居于故里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唐代医药学家、道士、“真人”。 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建立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其著世界上第一部...

阅读全文
谴疟鬼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谴疟鬼[唐] 韩愈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阅读全文
二色蜀葵可入药 和血止血散毒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3 阅读

炎热的三伏天,很多花朵经不住“烤验”,纷纷“躲”了起来。这个时节盛开的鲜花不多,阳台上的花卉更少,但是有一种花卉却在很多寻常人家怒放,它就是娇艳却不媚俗,华丽而不招摇的蜀葵,因其花茎瘦高,花多红色,又被唤作“一丈红”。值得一提的是,蜀葵的“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古代此花的原产地巴蜀,二是形容它的高大,中国辞书之祖《尔雅》中称它为菺,“菺,戎葵。”“戎、蜀皆大之名”。 五代南唐的张翊所著的《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