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疝瘕" 的结果

找到 292 条相关结果

花椒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中国药典》:花椒 实际拼音: Huā Jiāo 英文名: PERICARPIUM ZANTHOXYLI 别名: 香椒、大花椒、椒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

阅读全文
瑶医的特殊病因包括哪些?
瑶医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一)痧气 痧气是瑶族地区一类常见病因,易感于夏秋季节。痧气包括两种,一种是有传染性的,另一种是非传染性的,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秽浊不正之气或暑浊之气,而非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的暑湿之气。 人体于夏秋二季感受传染性痧气以后常自觉身体酸累疼痛,或胸闷腹痛,或呕吐腹泻等,严重者还会有神志不清等临床表现。感触秽浊不正之气可致腹痛、吐泻,表现为先发吐泻后见腹痛;感受暑浊之气,则先发心腹绞痛而后见吐泻;心昏闷,痧...

阅读全文
牡蛎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牡蛎 实际拼音: Mǔ Lì 英文名: CONCHA OSTREAE 别名: 左牡蛎、海蛎子壳、左壳 来源: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 性状: 长牡蛎:呈...

阅读全文
川贝母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7 | 20 阅读

《中国药典》:川贝母 实际拼音: Chuān Bèi Mǔ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别名: 贝母、川贝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

阅读全文
消渴论(《医门法律·消渴门》[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 之) 卷六 ...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6-11 | 19 阅读

  喻昌曰∶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着,始于胃而极于肺肾。始如以水沃焦,水入犹能消之;既而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至于饮一溲一,饮一溲二,则燥火劫其真阴,操立尽之术,而势成熇熇[hè]矣。《内经》有其论无其治,《金匮》有论有治矣,而集书者采《伤寒论》厥阴经消渴之文凑入,后人不能抉择,斯亦不适于用也。  盖伤寒传经,热邪至厥阴而尽,热势入深,故渴而消水,及热解则不渴,且不消矣,岂杂证积渐为患之比乎?...

阅读全文
中医药茶之茶疗发展期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唐宋时期,茶疗在医药保健活动中崭露头角,引起了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及广大民众的重视和喜用,至明清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茶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不断有所发展。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一一推出。如至今仍在广泛习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姜茶”,“五虎茶”,“川芎茶调散”,“莲花峰茶”,“川芎茶”,“仙药茶”,“珍珠茶”等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而茶疗的应用范围几乎遍及内、外...

阅读全文
赤芍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7 | 18 阅读

《中国药典》:赤芍 实际拼音: Chì Sháo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RUBRA 别名: 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

阅读全文
海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海带 出处: 《嘉佑本草》 实际拼音: Hǎi Dài 别名: 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 来源: 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杂质,用淡水洗净,阴干。 原形态: 大叶藻(《本草拾遗》)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茎横卧,白色肥厚;茎在基部有分枝,扁平,淡栗色。叶绿色,线状,长达50厘米以上,宽约5毫米,质柔软;托叶膜质,狭长。花序肉...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下经 甘遂
神农本草经 | admin | 2025-06-08 | 17 阅读

味苦寒。 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 吴普曰:甘遂一名主田,一名曰泽,一名重泽,一名鬼丑,一名陵藁,一名甘槁,一名甘泽,神农桐君苦有毒,岐伯雷公有毒,须二月八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甘藁,一名陵藁,一名陵泽,一名重泽,生中山,二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陵泽,甘遂也。范子计然云:甘遂,出三辅。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
葫芦巴不等同于葫芦壳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葫芦巴:又称胡芦巴、苦豆、香草,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苦,入肾经。据测定,含有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成分,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脏虚冷、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阳痿不举、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等症。《本草纲目》载:“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本草正义》亦载:“胡芦巴,乃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后人以治疝瘕、脚气等证,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