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电热针"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火针疗法的起源及历史
火针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火针起源于冶炼技术成熟之后,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我国古代医家们结合艾灸、火法、熨法等温通疗法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火针疗法,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实用技术。 (1)秦汉时期,奠定了火针疗法的应用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镵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关于大针的描述:...

阅读全文
电热针适应症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此种针术为治风湿寒证最理想的方法。治疗风湿及寒痹、如关节炎,肩周炎、肢体麻痹症,肌肉萎缩症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压痛点上刺针。针体加温到45℃,时间为30~60分钟。每次只在重要部位刺1~3针即可。治疗胃肠虚寒证,如消化不良、泄泻、胃痛畏寒、背部寒冷引痛等,可刺胃俞两个穴位,加强到45~50℃(病人感到微痛),30分钟后出针。 此外,电热针还可治疗会阴白斑症、癌症等。...

阅读全文
常见火针形状及特点
火针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根据火针的形状、刺法、用途等,临床常用火针可分为点刺火针、散刺火针、烙刺火针、火铍针、电火针及电热针等几种类型。(从1-6标号依次为三棱火针、三头火针、平头火针、粗火针、中粗火针、细火针)。 1、点刺火针 点刺火针由钨锰合金冷拔而成,经烧灼后,仍能保持针体挺直、质地坚硬。由针尾、针柄、针体、针尖四部分组成,针尖锋利但稍圆钝,针体长l-1.5寸(此处的1寸约等于现代长度2.5cm),针体挺直...

阅读全文
风湿性关节炎火针疗法
火针 | admin | 2025-05-10 | 12 阅读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在关节部位的表现形式,以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病变为特点。一般认为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肩、肘、腕、膝等大关节,除关节滑膜的结缔组织出现炎症外,关节腔内还有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包括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其病因为感受风、寒、湿邪,邪气痹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从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风湿日久,病邪由表入里,导致脏...

阅读全文
电热针注意事项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18 | 11 阅读

电热针应禁止穿过血管或紧靠血管和神经纤维,避免烧伤血管引起出血和损伤神经纤维造成永久性麻痹。 对风温寒病证的治疗,其温度不能超过55℃。 应用温度超过75℃时,要捻转提插针体多次,使针体脱离组织后才能慢慢出针,禁止直接提针拔出,因针体与组织有大面积粘连,硬提会将大块组织带出造成严重出血。如针体无法脱离组织,可以在组织内多停留几个小时,或在针体周围采用按压脱离法。...

阅读全文
外阴白色病变的针灸疗法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06 | 10 阅读

①针刺加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肾俞、横骨、三阴交、蠡沟、止痒穴。配穴:萎缩加脾俞、血海;瘙痒加阴廉、坐骨点。 止痒穴位置:阴阜处。 操作:每次取2~3穴,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体,止痒穴由阴阜向大阴唇方向斜刺。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 穴位注射分肾俞、阴廉组和脾俞、坐骨点组,两组交替注射,每次每穴注射丹参液1~2毫升。以上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期停治,疗程间休息...

阅读全文
电热针疗法简介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04 | 9 阅读

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发明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当刺入机体的一定穴位后治疗疾病的新的针刺治疗方法。 电热针特点 在针柄上用电阻丝加温至60℃,皮肤下层组织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温度被循环的液体所扩散和带走。而电热针是在针体前部产生温度,温度可以直接影响被刺的针感层,最高温度可以烧灼针体周围的组织,起到火针的作用,但针柄及针体根部温度却增加甚微。电热针的出现增强了针刺的效果和治疗范围,实为针刺方法的创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