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药法" 的结果

找到 49 条相关结果

中医学术流派与地域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中医学数千年历史中呈现出一源多流的现象,奠基于四大经典中医学术主干,在后世发展分化为多个学术流派,使中医学术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对于如何理解流派的差异及争鸣,人们众说纷纭。其实,不同流派的产生往往有其根由,明了其根源,对于评价流派才能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角度。从历史上看,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南方以岭南闽粤为代表,闽粤地跨热带,蒸发甚而腠理疏,既易受寒,又易受湿,故多用燥...

阅读全文
地域环境对中医流派的影响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5 | 23 阅读

由朱丹溪开始,江南名医辈出,他们可以说沿袭朱丹溪注重地域差异的角度,使中医学术面貌出现较大变化。 至江南医家崛起,他们在常年接触的大量病例中,积累了诸多与北方医家不一样的实践经验,也历经了二三百年之久的酝酿,始形成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温病辨证体系。 寒温分立,一直引来许多争论,但持平之论者,多能从地域角度进行讨论。 晋唐以前中国经济文化的重点在黄河流域一带,对疾病的医疗经验以北方为主。随着宋...

阅读全文
华佗“活人之书”为何失传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8 阅读

阅读《华佗传》时发现,无论是《三国志》的记载,还是《后汉书》的描述,都说“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每读至此,既有遗憾又有疑惑。遗憾的是,一部医书就此失传;疑惑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且保留医书,为何华佗倾囊授予绝密医书却被拒绝。这是一部什么书,为何会让人如此忌惮?仅仅是因为狱吏没有担当,还是另有隐情?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年。 叹医书不传之憾 后来...

阅读全文
封龙山汉碑与华佗仲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常山郡)境内,有封龙山、三公山、白石山等几座北方名山,山上有三块汉碑——《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碑》《白石神君碑》,现被收藏于封龙山书院旁边的汉碑博物馆。这三块汉碑反映了极不平凡的岁月,其背后涉及的政治风云,也飘过了华佗、张仲景生活的天空,对他们以及中医学本身产生了影响。 封龙山汉碑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三公”是很高的职位,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

阅读全文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6-06 | 17 阅读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目录前言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六 五脏泻方        七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八 二旦六神大小汤             九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

阅读全文
六 五脏泻方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

阅读全文
白露养生食谱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白露时节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阿胶糯米粥 制作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150克,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阿胶研碎备用。将糯米加水煮粥,粥将熟时放入研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再煮开后加入红糖,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眩晕、心悸、面色萎黄,阴虚火旺之心烦剡眠、咯血、吐血、衄血、肺燥咳嗽、尿血、便血、崩漏者。 禁忌:阿胶性质黏腻,不易消化,脾胃虚弱、胃脘不适者少食。 本粥用糯米,取其温中补脾胃之功,...

阅读全文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据传作者为商之伊尹,故又名《伊尹汤液》。《汤液经法》梁·陶弘景后失传,是以《隋书经籍志》未加著录。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伤寒论序》亦称《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针灸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

阅读全文
赤芍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中国药典》:赤芍 实际拼音: Chì Sháo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RUBRA 别名: 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

阅读全文
防流感药膳四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6 阅读

三月以来,H7N9禽流感流行,本病属中医“温病”范围,多为感受时气邪毒所为,当以清热解毒为治。现介绍几则药膳食疗方,供预防选用。 凉拌蒲公英 蒲公英15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将蒲公英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鱼腥草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