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甘草汤" 的结果

找到 766 条相关结果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30 阅读

《中药大辞典》:雀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uè 别名: 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麻雀(《滇南本草》) 体长约12厘米。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

阅读全文
膏方有利于药材合理利用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十月一到,就进入了膏方进补之时。膏方,又称膏滋方、煎膏,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用于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膏方具有辨证论治,药食相兼,口感良好等优点,而且可以使很多药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利用价格昂贵的药材 一些药物疗效显著,但数量稀...

阅读全文
寒水石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0 | 24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寒水石 实际拼音: Hán Shuǐ Shí 别名: 红石膏、方解石 来源: 药用寒水石有两种,即红石膏与方解石。红石膏为一种天然的硫酸钙矿石;方解石为碳酸钙矿石。 性状: 红石膏: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一,粉红色,略有光泽,表面凹凸不平,侧面有纵纹理。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粉红色,有纵纹理。无臭,味淡。 方解石:多呈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

阅读全文
浅深辩(六)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23 阅读

齐氏《精义》曰∶疮候多端,欲辩浅深,直须得法。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皮肉之色不变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疽,以手按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浅也。又验其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疮疽必深也。若人虽患疮疽,而起居平和,饮食如故者,其疮浮浅也。恶疮初生,其头如米粟,微似有痛痒,误触破之即 展,觉有深意,...

阅读全文
中风恶症(中风之)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2 | 23 阅读

      注:此文为《寿世保元》卷一的“中风”篇的后半部分夫口开者心气绝。遗尿者肾气绝。鼻鼾者肺气绝。手撒者脾气绝。及发直吐沫。睛如直视。声如鼾睡者。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活。举动则筋痛。是无血以滋养其筋故也。面赤如妆。环口黧黑。汗缀如珠。不治之症也。一论中风中气。痰厥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汤水不下。宜夺命通关散皂角(如猪牙者去皮弦,二两用生白矾、一两以苎布包入水,与牙皂同煮化去白矾,再煮令干,取出...

阅读全文
甘草的文化意义和药用功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秋尽。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这首《甘草子》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描写初冬时节闺中人对征夫的思念之情。词牌《甘草子》原本可能是吟咏中药甘草,也可能是吟咏甘州之草。然而,以甘州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正好是甘草的主产区,故描写甘草的文学作品,多和甘州有关,如贯休《古塞上曲》:“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不堪登陇...

阅读全文
中医药茶之茶疗成熟期(2)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除去这些文化名人以外,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有着对茶的一系列认识。 毛泽东主席的生活习惯是喜欢抽烟和喝茶,但不善喝酒。他是湖南人,从小喜欢喝茶,以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在他的生活中从不离开茶,接待国内外客人时,也总是吩咐以茶相敬。他自己从早到晚,总习惯于一边喝茶、一边工作,而且茶瘾较重,喜欢喝浓茶,且喜欢饮用龙井茶。毛主席接待国内外客人时,总是以茶相待。他认为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

阅读全文
立春上火吃对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初春时节,气候干燥,冬天寒气未散尽,阳气已经开始生发,于是“上火”或了多发病。不少人口角发炎、眼睛干涩发红,甚至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牙旅、咽喉肿痛等,这时人们都会选择服用祛火药。 造成人们常说的“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于饮食起居不当引起,一般分为外感之火和内生之火两种。外感之火主要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关,如春天干噪,属于温热的气候,这种条件下人体就容易上火。是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上火”...

阅读全文
生姜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生姜 实际拼音: Shē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别名: 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

阅读全文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六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16 | 21 阅读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