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甘寒生津"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调和众药”说甘草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3 | 14 阅读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引甄权语:“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证,绝不可能是病皆可用。 甘草的功用 甘草,别名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

阅读全文
阳盛阴伤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阳盛阴伤】与阳胜则阴病同义。这里是指热病伤阴而言。凡阳热过盛的病症,阴津必受耗伤,临床上热邪初盛气分,宜甘寒生津,清解热邪,热退则阴自复;如热结肠胃,腹痛便秘,宜泻下泄热,所谓“急下存阴”;若阴液已伤,则宜养阴清热。总之,对于高热病人,要特别注意防止阴津的耗损。前人治疗热性病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阅读全文
常见补益药对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7 | 11 阅读

补益药,用治虚证,故又称补虚药。虚证一般分阴阳与气血,故补益药亦分四类:补气药治气虚,补血药治血虚,补阳药治阳虚,补阴药治阴虚。兼有两种以上虚者(如气血、气阴、阴阳),宜兼用两类补益药。补药之中多配伍一两味理气药,以免滋腻碍胃。 1.党参配黄芪 党参甘平,补气健脾,且能生津,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黄芪甘温,升补脾气,且益肺回表止汗,兼能利水。合用则益气升提,固表敛汗,健脾行水,成为补气益脾的基本方...

阅读全文
益元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4-28 | 11 阅读

《中国药典》:益元散 名称: 益元散 处方: 滑石600g 甘草100g 朱砂30g 性状: 本品为浅粉红色的粉末,手捻有润滑感;味甜。 炮制: 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调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2次。 贮藏: 密闭,防潮。 ...

阅读全文
甘寒生津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07 | 9 阅读

甘寒生津】是用甘寒药治疗胃的津液损伤的方法。热性病里热盛,损耗胃的津液,口中燥渴,吐粘滞白沫,选用麦冬汁、藕汁、鲜苇根汁、荸荠汁、梨汁或甘蔗汁等药,取适量炖温内服。或用石斛、天花粉、芦根等煎服。...

阅读全文
二、分述
中医书籍 | admin | 2025-06-05 | 0 阅读

 (一)风疟 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金匮要略》谓:"风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是同长夏先受阴暑,至秋感风而发。然有暑无风惟病暑,有风无暑惟病风,必风暑合邪,始成疟病。但症有攸分,不可不辨也,盖风疟寒少热多,不似暑疟恶寒壮热,或着衣则烦,去衣则凛(凛:寒甚之意。);风疟则头痛,自汗出,不似暑疟肌肤无汗,必待汗出淋漓而热始退。其脉弦而兼浮。治法:初宜辛散太阳法去羌活,加秦艽治之。必候寒...

阅读全文
三、拟用诸法
中医书籍 | admin | 2025-05-26 | 0 阅读

 (一)清宫捍疟法 『歌括』清营捍疟治暑疟,恶寒壮热引饮渴。芩翘竹叶青皮贼,扁衣瓜翠青蒿酌。『药物』连翘、竹叶、扁豆衣、青蒿、木贼草、黄苓、青皮,加西瓜翠衣。『方解』主治暑疟恶寒壮热,口渴引饮。暑疟,是由暑气内舍于营,故君以翘、竹清心,却其上焦之热;臣以扁豆衣解暑,青蒿祛疟;佐以木贼发汗于外,黄芩清热于内。古云:疟不离乎少阳,故使以青皮,引诸药达少阳之经,瓜翠引伏暑透肌肤之表。  (二)辛散太阳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