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瓜蒂散" 的结果

找到 129 条相关结果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熏鼻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6-04 | 20 阅读

熏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熏入鼻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最早见于元代倪维德的《原机启微》,书中记载用唁鼻碧云散嘻鼻治疗目肿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脑痰痛,眵泪稠粘。并将其喻为“开锅盖法”。在附录中,已收载了拨萃方熏药,治疗偏头痛眼疾。至明清时期,此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用于治疗眼疾,还广泛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牙痛等症。如赵学敏《串雅外编》中介绍了用不同的配方...

阅读全文
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称戴人。金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家世业医。他好读书,喜吟诗,爱饮酒,性格豪放。兴定年间(1211-1222)诏补太医,后又辞官隐退.著作《儒门事亲》为搜辑“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又经文人麻知几等整理润饰而成。 子和与金元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不同,理论较少且简单,以汗吐下为三大治法,临床不但长于内治,更多外治,每应用民间疗法而获效。可以认为,张...

阅读全文
癫狂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8 | 20 阅读

癫脉搏大滑者生。沉小紧急不治。狂脉实大生。沉小死。癫脉虚可治。实则死。内经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脚不能行。发为 仆。( 摇其目而暴仆也)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苏。此痫之类也。又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热。妄见妄言。又曰。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是盖得之于阳气太盛。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而为之耳。此则癫狂之候也。曰癫曰狂分而言之。...

阅读全文
鼻炎外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外病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宋代《太平惠民方》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代《普济方》用生附子研末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

阅读全文
赤小豆食疗功效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6-06 | 18 阅读

赤小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及磷、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是夏秋季良好的补品。 中医认为,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消肿解毒、利水除湿、和血排脓、通乳汁以及轻身减肥等功效,可治疗痈肿疔毒、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痔疮等病症。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千古名方瓜蒂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赤小豆当归散,配用赤小豆屡建功勋。夏秋季热毒最盛,易使人生疮长痈,而煮食赤豆汤可以预防。同...

阅读全文
宣剂
方药 | admin | 2025-05-07 | 18 阅读

【宣剂】宣可去壅,加生姜、橘皮之类。宣是散的意思,壅是郁塞的病。如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可用“二陈汤”(陈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利气散郁。如果是胃有痰饮,还可以用“瓜蒂散”等吐法,也是宣的另一种方式。...

阅读全文
瓜蒂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瓜蒂 实际拼音: Guā Dì 别名: 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 来源: 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果梗,其种子也作药用。甜瓜盛产期,剪取青绿色瓜蒂阴干即可。 性味: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催吐,退黄疸。用于食积不化,食物中毒,癫痫痰盛;外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用法用量: 2~5分,制成散剂,内服催吐;外用适量...

阅读全文
厥阴病状第三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五十六证 方七首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蛔,下之不肯止。厥阴中风,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尽卯。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水饮之即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下利。厥利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为除中。食之黍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

阅读全文
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