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琥珀" 的结果

找到 1109 条相关结果

分昧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31 阅读

《眼科撮要》:分昧散 名称: 分昧散 处方: 琥珀1两,防风1两,元参1两5钱,蔓荆子(炒)1两5钱,牛蒡子(炒)1两5钱,草决明1两5钱,白蒺藜(炒)1两5钱,甘草2两,细辛2两,苍术(米泔浸)2两,大黄2两,甘菊2两。 功能主治: 因脾家受风湿,瘀血滞睛而致目有粉青而昏。 用法用量: 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外点推云散。 ...

阅读全文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膏方有利于药材合理利用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十月一到,就进入了膏方进补之时。膏方,又称膏滋方、煎膏,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用于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膏方具有辨证论治,药食相兼,口感良好等优点,而且可以使很多药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利用价格昂贵的药材 一些药物疗效显著,但数量稀...

阅读全文
“定心丸” 的传说与功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24 阅读

“定心丸”是广泛使用的一句民间俗语,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而另有释义是:比喻能安定放心的事物,又说是:虚拟可以使人心神安定的药物。 就此而言,“定心丸”是“安定人思想、情绪的言论或行动”;是“能使人安定放心的事物”;是“虚拟可以使人心神安定的药物”。如此说来,“定心丸”是虚拟的东西,那末,世上有否“定心丸”呢?答曰:有的。 据丽水民间传说,《后异射...

阅读全文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稀有药材--龙涎香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8 | 24 阅读

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老中医》第九集中,主人公翁泉海根据患者久咳的症状,开出了一服中药,其中有一味中药名叫龙涎香。 龙涎香、麝香、沉香、檀香为中国古代四大香,龙涎香位于首位,最为稀有、珍贵。 龙涎香是外来药,多发现于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海及非洲海岸,拉丁语名称为Ambergris,古称俺八儿香(音译)。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阿末香”之名,传说是龙的涎沫凝结而成,其...

阅读全文
琥珀的传说与功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3 阅读

琥珀,又名虎魄、血珀,为古代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于地层中,经多年而形成的化石。一般产于煤层、黏土层中,有黄、橙、红褐、橙红等颜色,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4世纪伊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 传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亡,下葬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

阅读全文
中风恶症(中风之)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2 | 23 阅读

      注:此文为《寿世保元》卷一的“中风”篇的后半部分夫口开者心气绝。遗尿者肾气绝。鼻鼾者肺气绝。手撒者脾气绝。及发直吐沫。睛如直视。声如鼾睡者。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活。举动则筋痛。是无血以滋养其筋故也。面赤如妆。环口黧黑。汗缀如珠。不治之症也。一论中风中气。痰厥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汤水不下。宜夺命通关散皂角(如猪牙者去皮弦,二两用生白矾、一两以苎布包入水,与牙皂同煮化去白矾,再煮令干,取出...

阅读全文
鳗鲡鱼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6 | 23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Mán Lí Yú 别名: 白鳝、蛇鱼、风鳗(《纲目》),鳗鱼(《本经逢原》),白鳗、青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 为鳗鲡科动物鳗鲡的全体或肉。 原形态: 鳗鲡(《日用本草》) 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稍侧扁。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长而尖。吻部尖而平扁。眼小,位于头的前郎。眼间隔宽,约等于吻长。鼻孔每侧2个,后...

阅读全文
杨博良:秉承马派各科特色 本于效用择善而从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1 | 22 阅读

杨博良(1880—1952),大名尔厚,常州市武进县(今为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人。他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马氏医术全面继承者。父杨桂亭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杨博良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功底深厚。他目睹了清廷朝纲不振,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渐废,深感仕途艰险,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尚在,杨博良欲拜其为师,马老辞曰年迈体...

阅读全文
丹参的传说与功效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1 | 21 阅读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等地。以条粗壮、紫红色者为佳。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肝脾肿大,心绞痛等。 别名异名有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等。 传说故事 丹参根部呈紫红色,民间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