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米须" 的结果

找到 96 条相关结果

赤小豆食疗功效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6-06 | 18 阅读

赤小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纤维及磷、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是夏秋季良好的补品。 中医认为,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有消肿解毒、利水除湿、和血排脓、通乳汁以及轻身减肥等功效,可治疗痈肿疔毒、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痔疮等病症。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千古名方瓜蒂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赤小豆当归散,配用赤小豆屡建功勋。夏秋季热毒最盛,易使人生疮长痈,而煮食赤豆汤可以预防。同...

阅读全文
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鸡内金的功效: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疮。 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化积排石,固摄缩尿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内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肠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是一种很常用的中药。 鸡内金的作用: 1、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

阅读全文
四道药膳迎秋天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8 阅读

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凉爽,人体肌体又要经历一段适应期的调整。调整不好的人会容易偶感风寒,呕吐甚至感觉头晕目眩,精力不济。以下推荐几款立秋时节宜吃的养生药膳,简便易做,不妨一试。大麦芽汤材料:大麦芽50克,冬瓜300克,陈皮25克,生姜5片,猪瘦肉200克。做法:大麦芽、陈皮洗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生姜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时...

阅读全文
高血压并非终身服药 中医降血压也有妙招
老年保健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高血压”这三个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你知道全国有多少高血压患者吗?据数据显示,我国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病,是不是很触目惊心? 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很多人以为,得了高血压就一定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只有一部分严重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据调查,1959...

阅读全文
谷雨时节吃出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8 阅读

今年的谷雨时间为4月20日,谷雨源于古人“雨生百谷”之说。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我们许多人也许会感觉到浑身倦怠,四肢酸软无力,骨骼痛、烦躁、头晕、失眠、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者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下面介绍几则与该节气相适应的养生食谱。 豆蔻砂仁荷叶饮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叶半张。将荷叶洗净...

阅读全文
9大食物预防心血管疾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杏仁:预防血小板凝结。研究发现,即使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1/4患心脏病的风险,其中特别推荐杏仁。吃法:将杏仁磨成粉状,拌入沙拉、菜中,不但增加口感,也能充分吸收营养。 薏仁:降低胆固醇。薏仁降胆固醇效果不输燕麦。它属于水溶性纤维,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吃法:薏仁汤易增加热量,最好将薏仁煮成饭。 菠菜:预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富含叶酸,比其他营养补充剂更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吃法:保存叶酸的最好方式是...

阅读全文
谷雨养生进补药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谷雨时节脾气旺盛,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虽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但应适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豆蔻砂仁荷叶饮 原料: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叶1/2张。 做法:将荷叶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沙锅,加足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有消食宽胀,行气和胃。 蘑菇炒山药 ...

阅读全文
谷雨养生:夜卧早起以养肝 少酸增甘健脾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4月19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时节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在养生中应遵遁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起居养生 春捂以15℃为临界点 对于谷雨节气前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春捂也应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就要减衣,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同样容易生...

阅读全文
几种痰湿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痰湿体质之人多易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 具有芳香化浊、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功效的药物有:茯苓、茯苓皮、薏米、冬瓜皮、泽泻、猪苓、玉米须、葫芦皮、荠菜、香加皮、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果、水瓜、五加皮、狗脊、桑寄生、山药、党参、人参、白术...

阅读全文
不起眼的废物 却是中医眼里的宝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17 阅读

玉米须、花生皮、橘子皮、鸡蛋壳内膜……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你是不是都随手扔掉了?但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治病防病的“宝物”。中医认为,万物皆可入药。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要留意,都可以“为我所用”,治病疗疾。 小小玉米须 清热祛湿好帮手 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其中从野生状态改造成栽培类型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夏天的时候,满大街的烤玉米隔着几十米都能闻到香;大冷的冬天里,吃上一锅香甜的煮玉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