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猕猴骨" 的结果

找到 6 条相关结果

猴枣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5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猴枣 出处: 《饮片新参》 实际拼音: Hóu Zǎo 别名: 猴子枣、羊肠枣(《药物出产辨》),猴丹(《中国医学大辞典》),申枣(《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等内脏的结石。 原形态: 形态详"猕猴骨"条。 生境分布: 产印度、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等地。 性状: 呈椭圆形,略侧、枣,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如鸡卵,小者仅如黄豆,一般如莲子大...

阅读全文
猴骨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12 | 10 阅读

猴骨又名猕猴骨、申骨。载《证类本草》。系猴科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的骨骼。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其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骼挂通风处晾干。 【炮制方法】1.猴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浸7~l4日,刮去筋肉,洗净,晒干,锯成段。 2.炒猴骨《圣济总录》:“炙黄。”现行,取油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烫后,放入净猴骨,不断翻动,炒至表面...

阅读全文
猕猴骨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2 | 9 阅读

《中药大辞典》:猕猴骨 出处: 《证类本草》 实际拼音: Mí Hóu Gǔ 别名: 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 猕猴(陆玑《诗疏》),又名:狙(《庄子》),沐猴(《史记》),王孙(《柳河东集》),期狲(《圣惠方》...

阅读全文
温疟方五首
外台秘要 | admin | 2025-05-17 | 6 阅读

病源夫温疟与寒疟安舍,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释,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偕出,此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阳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疟先寒而后热者,此由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小寒,寒迫之,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

阅读全文
常山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6 阅读

《肘后方》卷三:常山汤 名称: 常山汤 别名: 恒山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 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绵裹) 功能主治: 主诸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生莱。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五补。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常山汤...

阅读全文
猴骨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8 | 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猴骨 实际拼音: Hóu Gǔ 别名: 猕猴骨、申骨、黄猴 来源: 灵长目猴科猕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以骨骼(酥炙或打碎)入药。 生境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西藏、广西。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除风祛湿,镇惊,截疟。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小儿惊痫及疟疾发热等症。 用法用量: 1~2钱,作丸剂或酒剂。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