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疮" 的结果

找到 284 条相关结果

青葙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药大辞典》:青葙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Qīnɡ Xiānɡ 别名: 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市药物志》),牛尾巴花(《山东中药》),犬尾鸡冠花(《闽东本草》)。 来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茎叶及根。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体无毛。茎...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八)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1、紫草茶。 原料:紫草2g、绿茶。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抗菌抗肿瘤。 用途:湿疹、黄疸;痈疡;血痢;淋浊;热结便秘;血尿。 2、紫钩茶。 原料:紫草2g、钩藤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斑。 用途:小儿斑疹。 3、紫陈茶。 原料:紫草2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

阅读全文
紫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紫草 实际拼音: Zǐ Cǎo 英文名: 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 别名: 硬紫草、软紫草 来源: 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

阅读全文
热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夫热有虚有实。实则面红目赤。气粗口干燥渴。小便赤涩。大便坚闭。五心烦热。日夜焦啼。发壮热。宜大连翘饮主之。虚则面白眼青。气微。口中清冷。恍惚神缓。大便稀而小便频。夜则盗汗发虚热。宜惺惺散主之。其有乍冷乍热。怫郁惊惕。上盛下虚。此冷热不调候也。如热在表宜汗。在里宜下。表里俱热则宜解散。其或表里已解。热又时来。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不可再服凉药。必使阳敛于内。身体自凉。...

阅读全文
土茯苓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

阅读全文
绵萆薢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绵萆薢 实际拼音: Mián Bì Xiè 英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 kunth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

阅读全文
罗裙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罗裙带 出处: 《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Luó Qún Dài 别名: 万年青(《生草药性备要》),秦琼剑、牛黄伞、千层喜、文兰树(《植物名实图考》),扁担叶(《分类草药性》),十八学士(《广州植物志》),郁蕉(《福建民间草药》),水笑草,裙带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水蕉(《陆川本草》),郁金叶(《四川中药志》),引水蕉(《泉州本草》),海带七、腰带七、玉带风(《湖...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热疮
外科骨伤科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热疮】高热过程中皮肤粘膜间出现水庖的症候。多发于上唇外围,水庖成群状,如芝麻或绿豆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微痒,约一周左右消退,但有复发倾向。由风热外袭肌表或肺胃热盛熏蒸所致。类于单纯庖疹。...

阅读全文
单纯疱疹外治方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单纯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中医称为热疮,多由外感风热毒邪阻于肺胃,蕴蒸肌肤而发。此病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皮肤黏膜交界处,自觉瘙痒,有灼热感。现推荐一则中药外治验方: 取青黛、冰片各等份。两药混合,兑成散剂。使用时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洁后,将药粉撒在创面上,两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2~3次后,疮面基本结痂,继续用药可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