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漱水不欲咽" 的结果

找到 16 条相关结果

凉血地黄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脾胃论》卷中:凉血地黄汤 名称: 凉血地黄汤 处方: 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 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 当归各1.5克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 《青囊全集》卷上:凉血地黄汤 ...

阅读全文
葛根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7 | 15 阅读

《伤寒论》:葛根汤 名称: 葛根汤 处方: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

阅读全文
黄芩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伤寒论》:黄芩汤 名称: 黄芩汤 别名: 黄芩芍药汤(《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 处方: 黄芩6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 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

阅读全文
加味犀角地黄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30 | 14 阅读

《医学探骊集》卷四:加味犀角地黄汤 名称: 加味犀角地黄汤 处方: 犀牛角2钱,生地黄5钱,丹皮2钱,白芍3钱,滑石4钱,酒黄芩5钱,炒栀子4钱,竹叶1钱,木通3钱。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再以复元散闻之。 各家论述: 犀角地黄汤已是寒凉之品,又加栀子清上焦之热,酒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竹叶引诸热从小便出,热去血不妄行,而鼻衄自止矣。 ...

阅读全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伤寒论 | admin | 2025-06-08 | 13 阅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

阅读全文
伤寒•论伤寒杂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怫郁因汗失宜,便坚为实哕为虚∶面者,阳明所主。阴盛者,面赤而黯;阳盛者,面赤而光。表证汗出未彻,以致邪热怫抑郁结,故头面红赤,甚则蒸于肌肤,汗出未透身痒者,桂麻各半汤;恶寒热者,葛根汤;汗太过发黄者,茵陈汤;惊惕者,火邪汤;大便硬者,里已实也,大柴胡汤。下后哕[yuě] 者,胃虚也,桂枝参苓汤。戴阳浮火所冲,阴证(下痢厥逆)热微阳热甚。《百问》云∶病患身微热,面赤,脉反沉而迟者,阴证也。身微热者,...

阅读全文
舌诊的起源与发展(一)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23 | 11 阅读

有关舌诊的论述在医籍中最早见于《内经》,如《紊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因手少阴心经起于心,挟咽喉,因心有病,面引起“舌卷不能言”的症状。《素问·热论篇》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面渴……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病,舌干已而嚏……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是说人体感受寒邪,表证未解,化热入里,舌干是里热的征象。“舌干已”...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桃仁承气汤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6-02 | 9 阅读

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败血留经,通月事。 【组成】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 以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抵当汤并丸】治伤寒蓄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 【组成】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头足 大黄三两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以上四味,为散,以...

阅读全文
伤寒衄血方四首
外台秘要 | admin | 2025-05-29 | 9 阅读

病源伤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心主血,肝藏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衄者,鼻出血也,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随气行,所以从鼻出,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额上,脉急而紧,直视而不能 ,不得眠,亡血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脉浮紧发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出第八卷中)肘后疗伤寒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牡蛎散及丸方。左顾牡蛎(十分熬) 石膏(五分)上二味捣末,酒服方寸...

阅读全文
中医问诊之问寒热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0 | 9 阅读

寒热,是疾病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症状,也是问诊内容的重点之一。寒即怕冷,热即发热。根据病人怕冷的不同特点,寒又有恶寒、恶风与畏寒之分,凡病人有寒冷之感,虽加衣被,近火取暖而寒冷仍不解者,称为恶寒;若病人怕冷较轻微,遇风觉冷,无风而寒冷轻微,称为恶风,若病人怕冷,经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后寒冷感觉即可消失,称为畏寒。发热既是指病人体温升高的客观体征,又包括病人主观感觉发热,但体温基本正常者,还包括病人全身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