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湿痹症" 的结果

找到 27 条相关结果

巨胜酒一(痹证)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 【配方】巨胜、苡仁各200克,干地黄250克,无灰酒4000克。 【制法】将上药入绢袋中,用酒浸泡,密封,勿使泄气,一周后即可饮用。 【主治】筋脉拘急,风湿痹症。 【用法】每次10-20毫升,日1-2次。 说明:巨胜即芝麻,又称胡麻,黑者为佳。...

阅读全文
温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炎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2019年1月,常女士在家中吃排骨,当她用力咬排骨时,突然出现右侧耳部、面部疼痛,张嘴困难,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骨折脱位,口服抗生素后,吃东西还是不能正常咀嚼,一张嘴就疼,还发出咔咔响……被病痛折磨半年的刘女士想到了中医,到医院求治,专家诊断:颞颌关节炎,给予温针灸,10次后疾病痊愈。 处方:取下关、翳风、太阳、颊车等穴针刺并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

阅读全文
瑶族医药:飞出大瑶山的金凤凰
瑶医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瑶族与古代的“荆蛮”渊源关系密切,瑶族主要源于蚩尤九黎部落,是蚩尤九黎部落成员的后裔与湘江、资江、沅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瑶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散在世界各地,集中在东起广东乳源五岭山脉,西至云南勐腊金平哀牢山,南达云南河口大围山和广西防城十万大山,北至湖南辰溪山区,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瑶族同胞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瑶族地...

阅读全文
太乙针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概述】 太乙针灸,又称太乙神针,是在雷火针基础上改变处方而产生的一种药艾条实按灸疗法。清·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1717年),是最早问世的关于太乙著作。之后,有范毓香奇的《太乙神针附方》、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及孔广培的《太乙神针集解》等,但各家对艾绒中所掺药物,所载不一。现代,在用药处方上基本按传统配方制备,但有所发挥,方法亦有所改进,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扩大。 【操作方法】 分为二...

阅读全文
日光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7 | 18 阅读

【概述】 日光灸是铺灸法的一种。在我国宋代学者洪迈所撰的《夷坚志》中即有记载。系以艾灸平铺穴区(多为腹背部),在日光下曝晒,而起到类似灸法的治疗作用。此法现代报道颇少,这可能因现代人生活方式与古人不一有关。随着人类对自然回归的追求,可能会从高一层次引起人们对这一灸法的重视。 【操作方法】 先将艾绒适量铺在穴位或病所,借助镜面反光或聚光镜聚焦(注意不可聚焦太强烈而燃着艾绒)将日光投射于艾绒层而施灸...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祛风散邪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通过祛除停留在肌表、经络、肌肉、关节等处的外感风邪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瑶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尤善用风药。有“七十二风”之说。风邪上犯头面则头痛,或口眼歪斜;从外侵犯皮毛,则恶风发热,或为风疹;入侵手足经络,肌肉筋脉,则手足痹痛,伸屈不利;风邪人侵脏腑,或为泄泻,或为燥结,或为气血郁结等。因此,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 (一)疏风散邪 应用于风邪...

阅读全文
穞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功能主治】健脾益肾,养阴除烦。主治阴虚烦热,自汗盗汗,风湿痹症。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阅读全文
温针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概述】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

阅读全文
刮痧疗法须因人而宜吗
刮痧基础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刮痧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不受条件的限制,疗效也比较明显,尤其是服药困难的患者或不能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时,更能发挥它独到的优势。 所谓“痧”是指多发于夏秋两季的中暑、外感等急性病症,现在扩展到呼吸、消化等系统病症,比如感冒、发烧、咳嗽、咽痛、恶心、呕吐、厌食、风湿痹症等。 但是,刮痧不能太随便,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络知识。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

阅读全文
小九节铃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6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九节铃 实际拼音: Xiǎo Jiǔ Jié Línɡ 来源: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Gagnep.的根。 生境分布: 分布云南。 性味: 性寒味涩微苦 功能主治: 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中华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