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湿疡" 的结果

找到 8 条相关结果

60多年前皮研所发展中医药往事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培训班,开辟了中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之路。其实在1954年,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称“皮研所”)就已经率先开始了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之路。近日,当时的亲历者方大定老师在整理资料时,翻出一张1958年的珍贵老照片,再次深情回忆起那段中西医互相尊重、和谐交流的美好岁月。 方大定1954...

阅读全文
湿疹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湿疹为体内外过敏原在体内引起迟发型变态性皮肤病,神经功能障碍,亦能导致本病。另营养失调,消化不良胃肠疾病肠寄生虫,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诱发本病。类属祖国医学所称“湿疡”“湿毒”“浸淫疮”。急性系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慢性系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生燥,风燥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取穴】主穴:肺、肾上腺,相应部位。配穴:大肠、枕、脾、肝、内分泌。 【验案】用耳针治疗湿疹20余例,疗效满意...

阅读全文
湿疮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6-02 | 12 阅读

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经过慢性,常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等症状的皮肤疾患。又名“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有的称本病为“湿疡”。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诸病源候论》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医宗金鉴》将丘疹为主的湿疮称做“血风疮”或“粟疮”,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

阅读全文
湿疹止痒六法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10 | 12 阅读

湿疹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原因复杂。有多种皮损表现,形态各异,可有潮红、丘疹、水疱、渗液、糜烂、流滋、结痂、肥厚、皲裂等症状。中医依其性质特点,又有“浸淫疮”“湿毒疮”“湿疡”等病名。按发病部位不同而称,耳部者为“旋耳疮”,手部为“瘑疮”,阴囊部为“绣球风”,腘窝部为“四弯风”,小腿部为“湿臁疮”。主要症状是瘙痒感剧烈,且迁延时间较长。临床中宜据症分型辨治。 健脾清湿热止痒 症状表现:四肢呈现大...

阅读全文
搽黄药粉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7 | 11 阅读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搽黄药粉 名称: 搽黄药粉 处方: 栀子1两,雄黄4钱,朱砂4钱,轻粉4钱。 制法: 上药细研。 功能主治: 驱风止痒,剥脱上皮。主神经性皮炎(干癣),慢性湿疹(顽湿疡)。 用法用量: 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搽;或配成10%软膏外用。 注意事项: 溃疡勿用。 ...

阅读全文
白疕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7 | 9 阅读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白疕丸 名称: 白疕丸 处方: 苍术2两,白附子2两,桂枝2两,当归2两,西秦艽2两,草乌2两,追地风2两,千年健2两,威灵仙2两,川芎2两,钩藤2两,兔丝子2两,川牛膝2两,何首乌2两,川乌2两,知母2两,栀子2两,红花2两,白花蛇1两,苦参4两,刺蒺藜4两,防风4两,小胡麻4两,苍耳子4两,黄柏4两,桃仁4两,紫草4两,全虫4两,丹皮4两,荆芥6两,白鲜皮6两。 ...

阅读全文
加减除湿胃苓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7 阅读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加减除湿胃苓汤 名称: 加减除湿胃苓汤 处方: 苍术2钱,厚朴2钱,陈皮3钱,滑石块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炙甘草3钱。 功能主治: 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 用法用量: 痒感明显者,加白鲜皮;若湿滞、食滞重者,加焦槟榔或伏龙肝。 各家论述: 方...

阅读全文
粉色干燥药粉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6 阅读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粉色干燥药粉 名称: 粉色干燥药粉 处方: 樟丹6两,五倍子8两,枯矾4两,上官粉4两,轻粉4两。 功能主治: 祛湿收敛,固皮止痒。主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头癣(秃疮) 用法用量: 与其他药粉合用撒扑或油调成糊剂用,常用量为5-20%。 注意事项: 本药粉有一定刺激性,凡发现湿热性(急性皮炎)皮肤病,溃烂疮面多粘膜损害慎用,对尿过敏者禁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