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阳" 的结果

找到 489 条相关结果

小儿疳积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9 阅读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是一病证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证重。积滞是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焦,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职,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津液干涸,形体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 积滞伤脾(积滞)面黄肌瘦,神疲纳呆,腹痛胀满拒按,呕吐...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冬至到吃水饺,皮和馅儿怎么挑?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9 阅读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是大部分人从小就听过的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民间更有流传“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的由来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冬至吃饺子 不怕冻耳朵” 水饺的由来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一次善举。相传东汉末年,我国各地百姓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身体孱弱,疾病缠身,经久不愈。加之寒冬腊...

阅读全文
铃兰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6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兰 实际拼音: Línɡ Lán 别名: 草玉铃、小芦铃、香水花、鹿铃、君影草、草寸香 来源: 百合科草玉铃属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以全草入药。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 性味: 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由高血压病及肾炎引起的左心衰竭。 用法用量: 全草每...

阅读全文
火疗的主要疗效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运用火疗技术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到调和阴阳之交。2、温通经脉--- 驱散寒邪《素间.调经论》云:喜温而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火疗法通过逐渐加温,可使热力达到机层,敷药后达到病灶,温气而行血。因此,火疗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散寒处湿。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火疗为温热刺激,可...

阅读全文
夏秋交接属长夏 健脾除湿有8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23 阅读

夏去秋至,在夏秋交接的农历六月还有一个长夏季节,为阴阳交接的时段。长夏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天人相应,人体脾脏主长夏。长夏主时之邪为湿邪,脾胃功能失调常出现内湿,所以,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益胃、除湿化湿,以利脾胃受纳饮食水谷、运化精微营养功能的发挥,可有效夯实后天之本,维护生命健康。 长夏脾虚是病因 中医养生强调审因养生和综合调养,除了要选择适宜的诸种养生方法,还需明...

阅读全文
养生佳品话茶饮 四季饮茶需变通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9 | 23 阅读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无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饮茶。茶叶是饮品,同时又是养生佳品,饮茶因此亦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即《黄帝内经》所谓“法于阴阳”,是说人们要效法天地自然阴阳变化规律,因时养生保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与人体各自的阴阳之气盛衰变化,以及不同茶叶品类的性能,从因...

阅读全文
“药食两用”之品也要遵守医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22 阅读

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人的认识从粗浅走向成熟。在长期的生活历练中,人们逐渐分清了食物与药物的区别,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用作饮食的称为“食物”,而其中部分既能治病、又能作饮食之用的称作“药食两用”之品。 从“上品药”到药食两用 “药食两用”之品在《神农本草经》中归于上品药。所谓上品,是指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比如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又如阿胶,补血滋阴、...

阅读全文
阴病治阳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清白,大便稀薄,脉沉迟,用温阳肾脾、行气利水之剂治疗,可用实脾饮(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皮、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疾病的症状在阴经,而针刺阳经。例如,手太阴肺经有病变而感冒咳嗽,可刺大杼、风门(足太阳膀脱经穴)。...

阅读全文
“治未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医的“治未病”是怎么个治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黄帝内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的理论记载及临床运用已有2000 多年历史,是古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防病保健中功不可没。 此后,“治未病”思想领域在历代医家精研医理与辨证施治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日臻完善,不仅指防病于先,还包含已病早治,瘥后防复,其内容也逐步涉及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