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胃散寒" 的结果

找到 70 条相关结果

大暑炎热酷暑难当,7招预防风湿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转眼间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令就来了。大家普遍认为,夏天那么热,主要是患中暑、热伤风一类的病,患风湿病的应该不多。但夏天患风湿病还真不少,原有风湿病,夏季加重的更多见,那夏季应该怎么预防风湿病呢?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称“痹病”或“痹证”,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等)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或)肿...

阅读全文
漫话宋代诗词中的熟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熟水是中国茶文化的衍生品,在两宋时期风靡一时。宋代著名的老年病学家陈直在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新书·熟水》中说:“稻叶、谷叶、楮叶、橘叶、樟叶,皆可采。阴干,纸束悬之。用时火炙使香,汤沃幂其口。”当时的熟水品类繁多,饮材丰富,名称不一。宋代诗词吟咏和文献记载中所说的饮、汤、煎、水等,指的都是熟水这种知名度颇高的养生饮品。其与古代的礼仪文化结缘,迎宾用茶,送客用汤,成为当时约定俗成的待客方式。北宋词...

阅读全文
痔疮患者需要常喝的几款药茶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痔疮发病原因颇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痔疮的“发病率”竟达五成 古方中医专家提醒您:茶叶的选择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来进行。素体阳盛者宜绿茶,体质虚寒者宜红茶,体质平和者宜花茶。 姜片茶 取茶叶一握,生姜 7片,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即可。每日 1...

阅读全文
霜降养生有三护 护膝、护肤、护脾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8 阅读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民间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那么霜降该如何养生呢? 霜降养生:护好身体三个部位 值此天地冷凝结霜、草木黄落、蛰虫始眠之时,养生要从三方面做起,做好了一整个秋天不得病。 1、护膝暖足 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开始加强保暖。此时穿衣不宜露...

阅读全文
乌梅 生津止渴敛肺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经过烟火熏制而成,因为经过熏烤后的梅肉外皮呈黑褐色,故名乌梅,又名梅实、熏梅等。 乌梅具有酸涩收敛之性,它的功效为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是治疗久咳、久泻、久痢以及消渴的常用药物。它还可以治疗牛皮癣、鸡眼等。 乌梅药理研究 乌梅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等,在成熟期含氢氰酸,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各种...

阅读全文
火疗方药的中药药理分析
百病火疗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1)麻黄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开泄腠理、发汗解表的功效。麻黄人方专功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在温热条件下,且配伍桂枝作用更明显。 (2)桂枝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桂枝入方可助麻黄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邪随汗解;可助附子温经散寒。 (3)细辛 中药药理分析认为细辛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

阅读全文
中医火疗之温胃散寒
火疗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胃生理功能有二:一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二是主通降,以降为和,过食生冷或胃本积寒,胃气不和,属胃寒;过食辛辣醇厚食品,使肠胃蕴积实热,胃内热盛;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胀满不舒,久病气虚,淤血内阻,胃失和,过食生冷伤及脾胃。中医火疗胃保养目的在于温胃散寒,和胃气,增进胃动力之功效。 适用范围:胃胀痛者,胃寒者,消化不良者。...

阅读全文
高良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国药典》:高良姜 实际拼音: Gāo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别名: 风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阅读全文
温热药之吴茱萸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0 | 16 阅读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属温热药。有温胃散寒、疏旰燥脾,暖肾治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痛吐酸、脾肾虚泻、疝痛、痛经等。下面就吴茱萸作为温热药的具体功效做详细介绍。 1、胃痛吐酸:胃寒疼痛,吞酸,呕吐,胸满等症,可甩吴茱萸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常配合生姜,半夏,高良姜、藿香,砂仁等同用。如肝气郁而化热,肝热犯胃而吐酸、胃痛者,因本品有疏肝作用,可配黄连(黄连用量要大于吴萸五倍)同用(名左金丸) 2、脾肾虚...

阅读全文
大暑炎热酷暑难当,7招预防风湿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6 阅读

转眼间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令就来了。大家普遍认为,夏天那么热,主要是患中暑、热伤风一类的病,患风湿病的应该不多。但夏天患风湿病还真不少,原有风湿病,夏季加重的更多见,那夏季应该怎么预防风湿病呢?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称“痹病”或“痹证”,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等)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或)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