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胃散" 的结果

找到 61 条相关结果

四大人群春天如何防“火”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2 阅读

春天气温逐渐回升,人体往往因“上火”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小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春天里身体“上火”所表现出的症状不一,要根据“上火”的特点进行分类治疗,易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防肺火 中医认为,小儿上火的原因是由肺卫受外邪入侵所致,由于小儿肺卫气不足,容易反复受外邪入侵,使阴阳失去平衡。引发小儿大便干结、舌苔明显减少等。对小儿上火应给予中药对症治疗,肺热服用羚羊清肺丸,阴虚肺热服用养阴...

阅读全文
整体派伤科内治法创始人薛己(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二十四) ... ... ... . ...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主内容] 薛立斋整体派之伤科内治法创始人伤科内治法创始人——明代薛己(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他融命门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证、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启发了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他学术和治疗特点是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

阅读全文
香口需辩证论治
中医美容 | admin | 2025-05-29 | 15 阅读

  引起口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可归纳几个方面来进行治疗。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
黄连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0 | 15 阅读

《中国药典》:黄连 实际拼音: Huánɡ Lián 英文名: RHIZOMA COPTIDIS 别名: 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牙齿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牙齿属肾胃大肠,牙齿骨属,肾之标也,精完则齿坚,肾衰则齿豁,虚热则齿动。足阳明胃络脉入齿上缝,止而不动地,喜寒饮而恶热饮。手阳明大肠络脉入齿下缝,动而不休,喜热饮而恶寒饮。肾虚滋阴肠胃凉。多因饮食、色欲过度,以致湿热上攻,口涌酸水,则牙床下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动摇黑烂脱落。大抵齿龈宣露动摇者,肾元虚也,宜滋阴补肾,八味丸、三味安肾丸、虎潜丸;恶寒热而口臭秽者,肠胃热也,宜凉药泻火祛风...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面风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4 | 14 阅读

面肿虚食热不食,面肿乃食后冒风所致。能食者,风虚,面麻木,牙关急搐,升麻胃风汤;不食者,风热,面唇黑,心悬如饥,防风通圣散。内伤气促者,升麻顺气汤。颊腮同此分虚实;面肿搭颊搭腮,仍以能食为风虚,不食为风热。搭颊连齿肿、出血者,胃火也,清胃散。搭腮因膏粱积热者,升麻、黄连、连翘、牛蒡子、白芷等分,水煎。连耳上,加羌活;耳下,加柴胡。内虚食少者,补中益气汤。耳后微肿者,肾虚也,肾气丸料水煎服(详外科腮...

阅读全文
八正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30 | 14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八正散 名称: 八正散 处方: 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症因脉治》卷四:八正散 名称: 八正散 处方: 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 清热利...

阅读全文
外科•脑发五种 头疮 风屑 白秃 软疖 大头肿 鬓疽 耳疮(附浸淫疮) 月蚀 内疳 腮髭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脑后颈后顶心发,六腑阳毒好上蒸;六腑阳毒聚顶,惟太阳膀胱主之。久积痰火湿热,上蒸于脑,古谓发脑、发鬓、发眉、发颐、发背,谓之五发,至险。凡眼不见疮,皆恶。有生于两边发际穴者,如有核,宜取核以去病根。有生于脑心者,四边肿赤连耳项,不急治,脓水从头中而出,血逆痰起不治。有生于颈后者,疮头向上,疮尾向下,形如蜂窠,乃反证也。肿者,急宜托里散加升麻、赤芍、桔梗,防毒攻心。如痰发,或流入两肩者,不治。有生脑...

阅读全文
加减清胃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3 阅读

《麻科活人》卷四:加减清胃散 名称: 加减清胃散 处方: 元参、连翘、生地黄、黄柏、麦冬、木通、白茯苓、天花粉、陈皮、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 麻后口疮。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