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淤血" 的结果

找到 201 条相关结果

壮医针法有哪些?
壮医 | admin | 2025-05-07 | 23 阅读

壮医针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壮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刺疗法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有很多打制、磨制的可供刺疗用的尖利的石片、石斧,此即为壮族地区的原始砭石。此外,在广西桂林瓶皮岩洞穴遗址、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广西宁明花山和珠山附近的岩洞里,还发现有骨针实物。198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

阅读全文
琥珀的传说与功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琥珀,又名虎魄、血珀,为古代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于地层中,经多年而形成的化石。一般产于煤层、黏土层中,有黄、橙、红褐、橙红等颜色,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琥珀,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公元前4世纪伊希腊人誉之为“北部的黄金”。古罗马尼禄时代,琥珀是昂贵的装饰品。在我国,琥珀被古人称为“神药”。 传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远出行医,途经河南西峡,遇一产妇暴亡,下葬时,他见棺缝中渗出鲜血来,断定此...

阅读全文
拔罐脐部法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8 | 22 阅读

拔罐脐部法是在脐部拔火罐的方法,因拔罐古称角法,故拔罐脐部法又称为角脐法。角脐法是通过罐内负压,使被拔的脐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角脐法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点燃后放罐内绕1-3圈(勿将罐口烧热),然后将火退出,并迅速将罐扣在脐部。 2.架火法:用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蛊等,置于脐部,然后滴入95%的酒精数滴,或放入一酒精棉球,用火...

阅读全文
面神经麻痹电针疗法
电针 | admin | 2025-05-27 | 22 阅读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常为急性发病,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其风邪有内、外之别,外风与内风之间相互影响,使病情错综复杂。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肾密切...

阅读全文
国色天香数牡丹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唐军征战,至安徽铜陵凤凰山时全军有半数人员忽染病恙,高热不退,神昏谵语。随军大夫抓耳搔腮,束手无策。李世民仰天长叹,怨天不助。这时军中有一老卒奏有策。此人入伍前是花农出身,懂得牡丹的药用功能,他见满山遍野皆生长着牡丹,便嘱众采集牡丹根皮,洗净后砸碎成泥,然后用山泉水搅拌药泥为浆给患兵灌服,使众患皆转危为安。全军重振雄风,所向披靡。后来李世民登基称帝,为感谢牡丹之功,就御封牡丹为...

阅读全文
拔罐的中医理论依据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

阅读全文
高血压病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概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称为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约占高血压中的90%;继发性高血压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如泌尿系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约占临床高血压病的10%。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其发病原因可...

阅读全文
抽血后如何正确按压避免淤青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0 阅读

“我昨天去医院抽血,抽血的地方又青又肿的,肯定是大夫没给我打好”。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人这么抱怨。其实,这完全是个认识误区!如果能够做到正确的按压,是完全可以避免手背淤青、肿大的!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你对针眼的误区 你是不是认为抽血后只有一个针眼呢?实际上,采血针穿刺时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针眼,一个是血管针眼,而这两个眼,往往因为操作者的手法、进针时的角度、皮肤的脂肪的厚...

阅读全文
伤后淤血偏方
外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大黄10克,红花5克,甘草2克,桃仁7克,黄芩6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炒)10克,当归10克。 先将大黄放入开水中浸泡,其余方药用水煎煮,取液,再将大黄及其煎煮液放入药锅内,一起再煎,煎沸后即可。然后去渣,滤出汁液,1次温服。隔4小时后再煎一次内服,每日1剂,连用3~5剂。 此方可活血祛瘀,通结活络。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痛,腹胀,胸胁不利,舌苔黄厚,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

阅读全文
夏至养生食谱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19 阅读

从夏至节气起,进入炎热季节,气温上升至最热的水平,其时的饮食养生力案如下。 藿香粳米粥 制作原料:粳米50克,藿香15克。 制作方法:将藿香加水150~200毫升,煎煮两三分钟,过滤去渣;再把粳米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沸煮两三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温服。 适宜人群:对易发生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症状的人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此粥有解表邪、化里湿的功效。 酸菜鱼 制作原料:鲜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