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润滑剂" 的结果

找到 76 条相关结果

麻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麻油 实际拼音: Má Yóu 英文名: OLEUM SESAMI 来源: 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本品与氯仿、乙醚、石油醚或二硫化碳能任意混合,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应为0.917~0.923(附录ⅦA)。折光率应为1.471...

阅读全文
春节长假要注意平衡饮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春节,一年中最值得人们期待的节日就要来了。长假期间,走亲访友、宴饮聚会频繁,营养专家提醒,佳节期间应注意膳食平衡,以保持节日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膳食平衡勿忘粗粮 鸡鸭鱼肉、精米白面是节日期间餐桌上的“主角”,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薛长勇主任医师提醒:“过年在品尝精致美味的同时,应注意粗粮的摄入。” 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减肥、降脂、降糖、通便的...

阅读全文
刮痧的器具制备
刮痧文化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一、常用的器具 刮痧器具可分为为民间使用与专业使用两类。民间使用之刮痧器具多为因地制宜,简便易寻者,因而种类较多;专业使用者较为精制,目前多为牛角制品为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 植物团:常用的植物,如丝瓜络、八棱麻,取其茎叶纤维,除去果肉壳等,捏成一团,使之柔软而具有弹性。刮痧时,术者用右手握着植物团具在介质中蘸湿,在病人的特定部位进行刮抹,边蘸介质,边刮抹,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本具适用...

阅读全文
温管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概述】 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改进,治疗病证亦有所扩展。另外,近年还出现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操作方法】 灸具制作 1、...

阅读全文
刮痧的工具有很多,使用哪一种最好呢?
器具手法 | admin | 2025-05-11 | 18 阅读

如同刮痧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

阅读全文
简单易行的解酒好方法
男性保健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员,怎样才能不醉酒、不伤肝?有没有快速解酒护肝的方法,来为自己饮酒保驾护航?直讳一点回答:“解酒护肝”不如“戒酒护肝”,既然谈到解酒护肝,简单易行解酒护肝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水果蔬菜解酒 酒后多吃水果蔬菜是解酒不错的食疗法,水果蔬菜有丰富的维他命c、维他命b群、果糖、葡萄糖,都可以作为酒精分解时的润滑剂,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生梨解酒法:吃几个梨或将梨去皮切片,浸入凉开...

阅读全文
蜜环菌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中华本草》:蜜环菌 出处: 曾占春《皇和蕈谱》载:“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发,深卷,新鲜者味尤美,已张伞者味粗,劚取日久,则生锈味。”所指即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蜜环菌)。 实际拼音: Mì Huán Jūn 别名: 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illariell...

阅读全文
拔罐的辅助材料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一、燃料 火罐是以火热作为排气手段的,常用的燃料有乙醇棉球和纸片;①乙醇棉球:常选用蘸有75%~95%乙醇溶液的棉球,在家庭拔罐无乙醇时,也可以用高度数的白酒代替。乙醇作为燃料具有热能高、火力旺,能迅速排出罐内空气,负压大,吸附力强等特点,当盖罐后火便速灭,不易烫伤皮肤。②纸片:纸片是拔罐较为常用的燃料,在应用中应该选择质薄易燃纸,而不选择厚硬及带色纸,因其燃点低,热力不足,影响排气,如有不慎,...

阅读全文
中暑刮痧救急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一年中最难熬的盛夏又到来了,高温度加上高湿度,如果通风条件差,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常,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主要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如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

阅读全文
黄花母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4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黄花母 出处: 《文山中草药》 实际拼音: Huánɡ Huā Mǔ 别名: 大地丁草、拔脓消(《广西中药志》),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文山中草药》),金盏花、单枝落地(《泉州本草》),生扯陇(《贵州植药调查》),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直立多枝半灌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