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消证" 的结果

找到 14 条相关结果

玉泉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6 阅读

《仁斋直指》卷十七:玉泉丸 名称: 玉泉丸 处方: 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瓜蒌根干葛各45克 制法: 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汤嚼下。 《万病回春》卷五:玉泉丸 名称: 玉泉丸 别名: 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

阅读全文
黄连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0 | 14 阅读

《中国药典》:黄连 实际拼音: Huánɡ Lián 英文名: RHIZOMA COPTIDIS 别名: 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

阅读全文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4 | 13 阅读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

阅读全文
泻火解毒话黄连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30 | 12 阅读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为泻火解毒的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重庆市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黄连有多个品种,产于四川的味连,又称鸡爪黄连、光连;产于四川峨嵋的称为雅连,又名峨嵋连、刺盖连;野生品种称为野黄连;主产云南的称为云连。此外,植物...

阅读全文
糖尿病:玉竹入药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葳蕤)的根茎。因其草木之叶下垂,像古时官冠缨下垂有威仪,古称为葳蕤。其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以浙江新昌产者质量最优,以条长、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者为佳。玉竹味甘,性平而偏寒。归肺、胃经。本品善养肺、胃之阴液,具有养阴润肺、生津养胃作用。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少痰,甚者痰中带血,或胃阴不足、津液缺乏、阴虚燥热之糖尿病,而出现的“三多一少”等病症。现介绍几...

阅读全文
黄连的故事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0 | 12 阅读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个姓陶的医生。他家有个园子专种药草,他用这些药草给人治病。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陶医生出门的时候多,就请了一个姓黄的帮工来经管园子。 陶医生的女儿叫妹娃,长得漂亮、聪明、活泼,老两口视如掌上明珠。妹娃也喜欢栽花种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花看药。 正月的一天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妹娃来到园子里,见花未开,草未萌芽,就开了后门,沿着...

阅读全文
郁证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0 | 10 阅读

经义《六元正纪大论》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达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王太仆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调达。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八味地黄丸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31 | 9 阅读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证。 【组成】熟地黄八两九蒸为度捣膏 干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两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 附子各一两 以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

阅读全文
黄精芡实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9 阅读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引冷柏枝方:黄精芡实汤 名称: 黄精芡实汤 处方: 黄精15g,芡实30g,山药15g,白芍15g,大枣7枚,太子参30g,佩兰叶6g。 功能主治: 补脾阴。主脾阴不足的中消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黄精补脾阴,填精髓;芡实补脾阴而缩泉;太子参补脾气,生津液;三味为本方主药;山药、白芍、大枣皆为补脾之品,养阴兼益气;佩兰叶醒脾,令全方补而不滞...

阅读全文
迟脉之相兼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3 | 9 阅读

《脉经》:“迟而涩,中寒有症结,迟而滑者胀,迟而缓者有寒,沉而迟,腹脏有冷病。” 《千金方》:“迟紧为寒,迟而涩,中寒有症结,迟而滑者胀,迟而缓者有寒,沉而迟,腹脏有冷病。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寒气相搏,则绞而痛;寸口脉迟而涩,迟即为寒,涩为少血。” 《四言举要》:“沉迟中气,弦迟者寒。” 《三因方》:“迟而涩,为瘢癖,咽酸。” 《诊家枢要》:“浮而迟,表有寒;沉而迟,里有寒;气寒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