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消渴" 的结果

找到 1804 条相关结果

竹沥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沥 实际拼音: Zhú L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

阅读全文
青粱米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īnɡ Liánɡ Mǐ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 性味: 《别录》:"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 复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

阅读全文
止消润燥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31 阅读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止消润燥汤 名称: 止消润燥汤 处方: 升麻4.5克 杏仁 桃仁 麻仁 当归身 荆芥 知母 黄柏 石膏各3克 熟地黄6克 柴胡2.1克 甘草1.5克 川椒 细辛各0.3克 红花0.75克 功能主治: 治消渴便干,阴头短,舌白燥,口唇裂,眼涩而昏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29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玉泉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仁斋直指》卷十七:玉泉丸 名称: 玉泉丸 处方: 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瓜蒌根干葛各45克 制法: 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汤嚼下。 《万病回春》卷五:玉泉丸 名称: 玉泉丸 别名: 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

阅读全文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5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黄芪种植技术
中药种贮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   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

阅读全文
菠菜春天格外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3 阅读

春蔬中,素有“红嘴绿鹦哥”之称的便是柔嫩可口的菠菜。菠菜不仅色靓,营养更佳。据研究,菠菜叶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其作用与哺乳动物体内的胰岛素非常相似,对保护糖尿病人,尤其是稳定Ⅱ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有较好效果。国外学者研究还发现,菠菜提取物具有促进培养细胞的增殖作用,既延缓衰老,又增强青春活力。 中医视菠菜为良药,入药始见于唐代《食疗本草》,其性甘凉,有养血止血、润燥通肠、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养...

阅读全文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3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绿豆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豆 实际拼音: Lǜ Dòu 来源: 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以种子入药。 性味: 甘,寒。 归经: 入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大剂量可用4两,煎服。 备注: (1)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