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中医药"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腹痛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6 | 21 阅读

1方 【药物】荜拨50克。 【制法】研细末,酒水各半煎干,搓成饼数个。 【用法】外敷神阙穴。用于虚寒性腹痛。 【验案】患者,女,38岁,农民,1963年7月初诊。患者腹痛住院半月,效果不显,时愈时发,表情痛苦,呻吟不已,喜热饮,纳呆,四末不温,剧痛时脐周有如虫噬,腹软,痛时喜按,大便溏薄,舌苔白,脉沉小紧。此系中阳式微,阴寒内聚,气机升降失调,气血郁滞所致。用上法敷神阙穴,腹痛渐止,后以理中汤5...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按照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统一称谓的命名原则,“浙派中医”之名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同时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此称谓的发布,为浙派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浙派中医的由来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仅以人名、地域而言,就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若以学科划分则数量更众。如果能提炼一个既代表浙江中医...

阅读全文
自汗、盗汗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1方 【药物】五倍子适量。 【制法】研为细末,或用水调成膏状。 【用法】敷脐中,1次用药2~5克,1~2日1换。用于自汗、盗汗。 【疗效】巢伯舫治盗汗37例,除1例用药6次无效外,其余36例均于用药1~4次后痊愈;张谟瑞治疗多汗症6例(盗汗1例,自汗5例),痊愈5例,无效1例:浦鲁言治疗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伴盗汗212例,596人次,痊愈491人次,好转86人次,无效19人次,总有效率为96.81...

阅读全文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18 阅读

如果要在千百年来中国中医药史上选出前十位在历史节点上有巨大贡献的医家,朱丹溪一定算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并不是指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流派之争,另有含义。 首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涉及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官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争。《局方》作为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在当时是所有医家行医的标准与指南,而朱丹溪所提出的“阳有余...

阅读全文
珍珠养颜亦养人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在《本草中国》电视片中,广西合浦的吴辉,驻守在海中的高脚楼里,养珠、采珠,和大多数珠民一样,经历漫长、寂寞、艰辛的养珠之旅。这一带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温适宜,且水质清净无污染,为珍珠贝的生长与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合浦产珍珠以粒大质润、细腻浑圆、瑰丽多彩、晶莹皎洁、光泽经久不变而闻名于世。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珍珠,其中包括慈禧太后的皇冠上镶嵌的数千颗珍珠,大多为合浦出产。 浙江诸暨...

阅读全文
浙江籍温病学十大名家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6 | 15 阅读

在浙派中医中,有许多浙籍温病名家,简介如下: 吴贞 吴贞,字坤安,浙江归安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后侨居吴中,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名医,其立足伤寒,融合温病,提倡兼收并蓄,为寒温融会医家的代表之一。吴氏有感于南方当时之伤寒多半属于温热,治法与伤寒不侔,故著《伤寒指掌》一书,书中主以六经辨证,统括伤寒、温病,有机结合古法新法。温热推崇叶天士、薛生白学说。全书条分缕析,精详实用,有功于后学。 章楠...

阅读全文
浙江医经学派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著述丰富,为中医学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浙派中医大多都重视对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下称《内经》)的研究,在传承与发展《内经》学术方面贡献重大,形成了浙派中医最有代表性的医学流派分支,即浙江医经学派。 《汉书·艺文志》云:“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医经学派,指致力于医经研究的医学流派。汉代有医经七家,其代表著...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对中医发展的“十大贡献”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华物天宝,人杰地灵。浙江中医源远流长,名医多,名著繁。浙派中医“四大医家”有:创滋阴学派的“金元四大家”之朱震亨,撰《针灸大成》、被今人誉为“针灸三圣”之一的杨继洲,温补学派代表人物、著述丰硕的医家张景岳,清代温病四大家之王士雄。浙派中医“十大名著”有:立一家之言,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的《格致余论》,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的《景岳全书》,倡“命火肾水”说的《医贯》,倡...

阅读全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4 阅读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学术研究学科(以下简称“本学科”)是以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其辨证论治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三个中医临床基础国家级重...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名称由来及内涵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4 | 14 阅读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提炼一个既能代表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又能涵盖浙江全域的综合称谓,有利于促进浙江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浙派中医名称由来 命名四原则 为了做好浙江中医药的统一称谓工作,首先确定命名四原则。一是体现地域特色,即能反映浙江全域范围的中医药特色。二是包容各家学术,也就是能够涵盖浙江各中医学术流派。三是契合他学称谓,即与现有的浙江学术或艺术流派的名称相一致。四是发音朗朗上口,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