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泻痢" 的结果

找到 1279 条相关结果

青粱米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41 阅读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īnɡ Liánɡ Mǐ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 性味: 《别录》:"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 复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

阅读全文
柳叶菜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华本草》:柳叶菜根 实际拼音: Liǔ Yè Cài Gēn 英文名: Epilobium hirsutum L.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金果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28 阅读

《中国药典》:金果榄 实际拼音: Jīn Guǒ Lǎn 英文名: RADIX TINOSPORAE 别名: 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Gagnep. 或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

阅读全文
积聚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1方 【药物】铁棒锤1克,天南星0.6克。 【制法】研末摊在膏药上。 【用法】贴脐部。用于痞块、包积腹痛。 【出处】《陕西草药》。 2方 【药物】鳖鱼(团鱼)1个,苋菜1000克。 【制法】将苋菜煎水浓缩,再与鳖鱼熬成浓膏。 【用法】取适量摊纸上,贴脐眼或痛处。用于痞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化积膏) 【药物】香附2460克(半生半制),五灵脂2460克(半生半炒),黑丑、白丑各...

阅读全文
杀肚虫的槟榔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27 阅读

槟榔,在云南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嚼槟榔,并用它招待客人。宋代《岭外代答》一书中有云:“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时珍《本草纲目》言其:“宾(槟)与郎(榔)皆贵宾之称也。”殊不知,槟榔不好吃,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傣家山寨,至今还流传着迷人的槟榔故事。 槟榔还有一个古老有趣的传说。傣家有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兰香,她能歌善舞,勤劳贤惠,寨里的小伙子都格外喜欢她,...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升麻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9 | 26 阅读

一望如麻叶正繁,青丝细细喜轻翻。 气沉下部宜升举,经在阳明可引援。 泻痢崩淋应奏效,怔忡呕吐反成冤。 补中益气汤真妙,惟有东垣采本源。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升麻味甘苦平无毒,入肺胃脾大肠四经。春生苗,四五月著白花似粟穗。禀极清之气而升,得阳气之全者也。表散风邪,升发火郁。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解斑疹疮痘之毒,升脱泻崩带之陷。兼辟瘟疫瘴气,最解蛊精药毒。宣发肌肉腠理之阳...

阅读全文
华佗之死--古代医患关系引发的悲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4 阅读

《三国志·华佗传》中不仅记述了华佗治病的许多医案,也详细记录了华佗因何而死。曹操处死华佗的过程中,有三句较为关键的话。第一句是在曹操要处死华佗,荀彧求情时,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第二句是华佗死后,曹操头风未除时言:“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第三句则是曹操的爱子曹冲生病后,曹操才终感后悔:“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从这三句话看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