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夏"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加减补中益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2 | 14 阅读

《温病条辨》卷二:加减补中益气汤 名称: 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叶氏女科》:加减补中益气汤 名称: 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 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

阅读全文
保养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2 阅读

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倘精神昏耗,察识必不能精,方药必不能尝,虽有济人之心,而势不能及也。若夫病有服药针灸不能效者,以其不知保养之方。古云∶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是录《天真论》于前者,保养之原也;录《茹淡》、《阴火论》于中者,保养不过节食与色而已;更为说于后者,黜邪崇正,法颐之贞也。□黄帝曰∶余闻上古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外感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6 | 12 阅读

中风卒倒分真似,风为百病长,善行数变,为卒中昏倒,为窜视僻,为搐搦反张,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疠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颠,入皮肤则痒,入筋则挛急,入骨节则疼痛,入肉分与卫气相搏则不仁,与荣气相搏则半身不遂,入经瘫痪,入络肤顽,入腑即不识人,入脏即舌强吐沫,挟热则痿缓,挟寒则拘挛,挟湿则肿满。有真中者,有兼中、似中者。阳病身热,阴病身凉,乌、附行经,不可概用。口眼 斜语话难;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

阅读全文
参归益元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1 | 10 阅读

《回春》卷二:参归益元汤 名称: 参归益元汤 处方: 人参(去芦)5分,当归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白茯苓(去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五味子10粒,陈皮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1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注夏病。阴血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眩眼花、腿酸脚软、五心烦热,口苦舌干、精神困倦、无力好睡、饮食减少、胸膈不利、形如虚怯、脉数无力。 ...

阅读全文
补中固元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4 | 9 阅读

《玉案》卷二:补中固元汤 名称: 补中固元汤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1钱,生地2钱,当归8分,陈皮8分。 功能主治: 注夏。 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煎8分,临卧服。 ...

阅读全文
疰夏(夏疰)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22 | 8 阅读

【疰夏(夏疰)】或叫“注夏”。本病因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好发于幼弱儿童。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体质娇嫩,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感受温热之气而致。由于体质差异,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有肢体无力、胸闷不适、懒于说话、纳呆便溏。如迁延日久,患儿身体异常羸瘦,下肢也逐渐痿软无力。暑热炽盛型,主要症状有身热午后增高、有汗或无汗、口渴喜饮、小便量多,后期身热稽留...

阅读全文
虚损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6 | 7 阅读

经义《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本神篇》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阅读全文
暑热
医学传灯 | admin | 2025-06-25 | 2 阅读

天之六气.春主厥阴风木.秋主阳明燥金.冬主太阳寒水.各行其政.惟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三气合行其事.是以天本热也.而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而载以地之湿.三气交运.时分时合.其分也.以风动于中.胜湿解蒸.不觉其苦.其合也.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蒸.无隙可避.多有体倦神昏.肌肤痱起.胸膺痤出.头面疖生者矣.当此之时.元气浮于肌表.内存者少.所以多有饮食不消.而成...

阅读全文
伤暑部六
本草易读 | admin | 2025-06-01 | 2 阅读

伏暑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四。)伏暑吐泻(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五。)伏暑泻泄(火硝四百五十五,诸方一。)水泻不止(巴豆三百十二,验方五。)暑月吐泻(藿香七十,验方二。)水泻(滑石四百三十五,益元散。)暑月暴泻(苍术第十,验方十。)冒暑霍乱(泽泻一百七十五,验方一。)霍乱及疟(滑石四百三十五,验方六。)伤暑一切(香薷七十二,诸方一。)中暑不省(皂角三百零四,验方三。)注夏病(枸杞三百二十六,验...

阅读全文
注夏
推求师意 | admin | 2025-06-16 | 1 阅读

先生谓阳有余阴不足,若恣欲泄精无度,至夏必阳气轻浮,有头痛,脚软,食少,发热之患,即注夏也。注者,灌也。先因阴虚不胜夏令暑热,灌之其病则剧,非中热也。仲景谓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是也。东垣所谓脾胃元气先损,至夏而病作,用黄 人参汤,亦注夏也。盖暑热之气,不止伤阴,而亦损阳。东垣治损阳者,重在于胃,以气为要;先生治伤阴者,重在脾肾,以精血为要。精藏于肾,血化于脾,皆阴脏也。注夏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