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治疗部位" 的结果

找到 109 条相关结果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7 阅读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推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

阅读全文
痛风钩针疗法
钩针 | admin | 2025-05-21 | 24 阅读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 部位:肿痛患处。 操作规程:患者在无菌治疗室卧位或坐位下暴露肿痛部位,皮肤消毒、铺...

阅读全文
拭法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术者用手掌或指面附着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直线或螺旋形的推进。具有同揉法的功效。主治同揉法。...

阅读全文
头痛撮痧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23 | 18 阅读

撮痧疗法,又称“抓痧疗法”、“捏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的部位和穴位,用手指捏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斑点,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撮痧的实质是通过手法,使特定部位皮下充血,毛细血管破裂,产生自身溶血,使体内邪气得以宣泄,从而起到镇痛、信息调整、排除毒素以祛除病痛的作用。 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示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夹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病夹撮6~8次,直...

阅读全文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23 | 18 阅读

操作要求 治疗师取端坐位或直立位,坐势要求含胸拔背,腰部挺起保持上半身正直,不能弓背塌腰。双足平放踏稳与肩同宽;站势要求以丁字步为标准步态。 沉肩:肩部肌肉放松,呈自然下垂状,肩关节略向前外方伸出15°~30°,即使腋窝能容纳一个拳头。 垂肘:肘部在肩部悬吊下和姆指的支撑下自然下沉,要求肘关节屈曲90°~120°,肘尖指向下方,并使肘关节低于腕关节,前臂处于旋前位,掌面朝下。 悬腕:腕关节在屈曲...

阅读全文
糖尿病自我按摩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自我按摩是以自己的双手在自身或家人身上进行的按摩形式,是一种最方便、最简单的自我保健康复方法。 自我按摩疗法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针对糖尿病,自我按摩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清泄三焦燥热等功效。患者用手按摩、刺激体表一定的腧穴,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节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阅读全文
杵针行杵的高度、角度、轻重、徐疾
杵针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在杵针操作中,正确掌握杵针施术的上下高度、角度、轻重、徐疾对提高杵针治疗效果,防止挫伤皮肤、肢体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同一腧穴,由于杵针施术时的高度、角度、轻重、徐疾的不同,杵针透达体内的针感亦有差异,并直接影响到杵针治疗的效果。 (一)杵针施术的高度 行杵高度即杵针尖与接触治疗部位体表皮肤之间的距离。临床上因杵针器具的制作材料和施术手法、施术部位以及病人体质情况而定。 若杵针工具质地重,病人体质...

阅读全文
曹翕与曹氏灸经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曹翕,三国时期魏国人,曹操的儿子,擅长灸法,著作有《曹氏灸经》,这本书在《隋书·经籍志》、《江南通志》均有书名的记载;曹翕还著有《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其中《曹氏灸经》和《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这两部医籍都是阐述针灸学内容的,可惜都已经亡佚。 【学术成就】 曹翕对灸法有较为深刻的研究,所著成的《曹氏灸经》是继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又一部灸法专著,总结了先秦至三国期间灸疗实践...

阅读全文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滚法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操作要求 (1)手指自然弯曲,用第5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 (2)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以及前臂的旋转运动。 (3)医者肩关节放松,并前屈,外展,使上臂肘部与胸臂相隔约15cm左右,过近或过远均不利于手法操作与用力。 (4)肘关节屈曲,成120°~150°,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运动。 (5)腕关节放松,伸屈幅度要大,手法滚动幅度控制在I20°左右,腕关节...

阅读全文
火疗的补泻手法及辅助手法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一、补泻手法 火疗治病,应根据不同病证,采取不同点火、灭火手法,采用不同刺激时间和强度,达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常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轻重补泻和时间补泻。 1、迎随补泻法 (1)补法:顺经络点火、灭火法。 (2)泻法:逆经络点火、灭火法。 2、轻重补泻法 (1)补法:弱刺激为补。 (2)泻法:强刺激为泻。 3、时间补泻法 (1)补法:长时间为补。 (2)泻法:短时间为泻。 二、辅助手法 火疗辅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