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治漏疮" 的结果

找到 12 条相关结果

蛇蜕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6 | 18 阅读

《中国药典》:蛇蜕 实际拼音: Shé Tuì 英文名: PERIOSTRACUM SERPENTIS 别名: 蛇皮、蛇退、长虫皮、龙衣、蛇壳 来源: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 、锦蛇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

阅读全文
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六)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大射干能升胃,三仁牡丹清芳;大射干汤射干、山栀、赤茯苓、升麻各一钱,赤芍一钱半,白术五分,水煎入地黄汁一合,蜜少许,调服。治胃脘壅热成痈,腐烂成脓,身皮甲错,咳嗽脓血。如热毒盛,加磨犀角汁以助升麻;咽痛便秘,加马牙硝、马勃。三仁汤薏苡仁二钱半,冬瓜仁二钱,桃仁、牡丹皮各一钱半,水煎温服。治肠痈、肠中 痛,烦毒不安,或胀痛不食,溺涩。妇人产后虚热多有此病。纵非是痈证,疑似之间,便可服之。牡丹散牡丹皮...

阅读全文
柳枝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2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柳枝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Liǔ Zhī 别名: 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

阅读全文
蚺蛇膏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中药大辞典》:蚺蛇膏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Rán Shé Gāo 别名: 蟒油(《纲目拾遗》)。 来源: 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脂肪。 性味: ①《别录》:"平,有小毒。" ②《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风毒癞疾,漏疮。 ①《别录》:"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 ②陶弘景:"能疗癞疾。" ③《食疗本草》:"主皮肤间毒气。" ④《纲目》:"绵...

阅读全文
大腹皮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9 | 12 阅读

《中国药典》:大腹皮 实际拼音: Dà Fù Pí 英文名: PERICARPIUM ARECAE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性状: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

阅读全文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下 诸病药方六十道(六)
中藏经 | admin | 2025-06-01 | 11 阅读

定命圆治远年日近一切恶候漏疮[此药为末熔开蜡就汤内为条如布针大入内云母膏贴之]雄黄 乳香[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不去油]右研如粉,入白面三钱,水和圆如小豆或小麦粒大,两头尖,量病浅深,内疮中,上用乳香膏贴之效,服云母膏尤佳。麝香圆治一切气漏疮。射香[一分] 乳香[一分] 巴豆[十四粒去皮]右为末,入枣肉和成剂,圆作铤子,看疮远近任药,以乳香膏贴之,以效为度。香鼠散治漏疮。香鼠皮[四十九个河中...

阅读全文
铁落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铁落又名生铁落、铁屑、铁花、铁蛾。载《神农本草经》。系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捶落的铁屑。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或FeO·Fe2O3)。 【炮制方法】1.落铁取原药除去煤土杂质,洗净,晒干。 2.醋铁落《本经逢原》:“铁落,铁铫内煅赤,醋沃七次用。”现行,取净铁落,置适宜容器内,加热煅透,趁热倒入醋内渍淬,取出晾干。铁落每100kg,用醋30kg。 【饮片性扶】铁落为不规则细碎屑,铁灰色或...

阅读全文
炉甘石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11 阅读

《中国药典》:炉甘石 实际拼音: Lú Gān Shí 英文名: GALAMINA 别名: 甘石、浮水甘石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 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

阅读全文
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八)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0 阅读

蒜豉灸以拔毒,隔蒜灸法先以湿纸覆上,立候纸先干处为疮头,记定,然后用独蒜去两头,切中间三分浓,安疮头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炷,换蒜再灸;如疮大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以蒜捣烂摊患处铺艾灸,蒜败再换。治一切痈疽肿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若痛灸到不痛,不痛灸至痛,其痛乃随火而散,此拔引郁毒从治之法,有回生之功。若疮色或白或紫不起发,不大痛不作脓,不问日期,最宜多灸,未成者消,已成者杀其大势。豆豉饼淡豆...

阅读全文
白散子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0 阅读

《中藏经》:白散子 名称: 白散子 处方: 白附子 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牵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须极慢火炒之)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发背。 用法用量: 每服6克,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适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三五行,泻出恶物即愈,次用清凉膏贴之。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白散子 名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