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括" 的结果

找到 45 条相关结果

鼾声如雷不等于睡得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26 阅读

成语“鼾声如雷”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指熟睡时发出的很大的鼻息声,人们用来形容睡得很深。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睡眠的时候,经常无缘无故发出很响亮的打鼾声,却需要警惕了。 鼾声如雷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人们熟睡时会发出细微的、有节律的鼻息声。那是气流经过喉鼻时产生的声音。但如果睡眠时“鼾声如雷”,就要另当别论了。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如雷样鼾声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发育异常、呼吸道狭窄、肥胖、内分泌系...

阅读全文
鱼肉美味易消化 营养丰富滋补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23 阅读

鱼类是人类食品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所含的很多成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多吃鱼类不但能够防治疾病,增强体质,还能益寿延年。 鱼类的蛋白质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鱼油的化学成分和人体肌肉的化学组成相似,所含的钙、磷等物质及维生素A、D、B1、B2等比其他肉类要高得多。且鱼油不同于其他动物脂肪,它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血液凝固,能降低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以防治冠心病或脑血管...

阅读全文
甘草的文化意义和药用功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秋尽。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这首《甘草子》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描写初冬时节闺中人对征夫的思念之情。词牌《甘草子》原本可能是吟咏中药甘草,也可能是吟咏甘州之草。然而,以甘州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正好是甘草的主产区,故描写甘草的文学作品,多和甘州有关,如贯休《古塞上曲》:“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不堪登陇...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 浙江本草八千年 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千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绳纹小陶釜,此陶釜被考古界人士确定是煎药罐,成为浙江中医使用药材及煎药的有力物证。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桐君是黄帝时期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结庐炼丹于桐庐市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

阅读全文
一名丁香两种截然不同的“香”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春天的繁花中,有种小花总是一簇簇聚集在枝头,竞相开放。虽不雍容华贵,却纤弱可爱,香气逼人,这就是丁香。那么,它们与常见香料中的丁香是不是一回事呢? 其实,有两种植物,都叫丁香。作为观赏花卉的丁香,和香料、中药里的丁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观赏花卉的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属的植物,其花有着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的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是哈尔滨市市花,生活并原产...

阅读全文
探寻五运六气理论的历史渊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五运六气是在天人合一、周期学、气一元论等理念下,以观象制历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和一定的推演格局,推求值年及各运季时段的气候物候,以及对生命健康的影响,进而提出预测疾病、预测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术数体系。五运六气本属于术数,其诞生系多种学术聚集而成。 五运六气的来源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天人合一的生命理念和包括生活经验、实践及以此为基础的天文学、气象学、灾害学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气和阴阳五行等理论...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山东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制作了这首词,描写皇宫深秋景色,歌颂天下升平。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盛产仙药,如唐代陆龟蒙《新沙》:“蓬莱有路教人到,应...

阅读全文
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07 | 20 阅读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人荟萃之地。元代诗人张翥赞曰:“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现代文人郭沫若云:“文宗自古出西蜀。”在中国历代文化长廊中,四川可谓群星璀璨,如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唐代的李白、陈子昂,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明代的杨升庵等。又“天下文人皆入蜀”,陆贽、杜甫、白居易、陆游、黄庭坚等名人都曾入川。四川人文荟萃,儒医兴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篇章。现以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阅读全文
从古诗词品读中医“木”的意象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9 阅读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这首《青门引》为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上阕写春日的感怀,下阕写酒醒后的情怀,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的多愁善感。这首词情景交融、含蓄宛转、丽辞腻声、意味隽永,满载着中医药知识。 东方木行之青帝 《青门引》词牌为张先创制,青门是汉代长安城(今陕西西安)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俗因门...

阅读全文
话说儒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儒医,旧时指儒生而行医的人。广义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修养的非道、非佛的医者;狭义乃指宗儒、习儒的医者和习医、业医的儒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使儒学家说自成体系。而《黄帝内经》成书晚于孔子数百年,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汲取了诸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内容,这些在当时堪称发达的多学科知识,儒家学说自然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整体观念即受到了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