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蓠" 的结果

找到 6 条相关结果

江蓠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30 | 22 阅读

《中华本草》:江蓠 出处: 江蓠又名龙须菜。 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2.《漳浦县志》:“海菜,生海中沙地,长如线,色微红。”以上所述,从其生境、形态考证,其原植物似为江蓠属植物。 实际拼音: Jiānɡ Lí 别名: 龙须菜、海菜、线菜、海粉干、海面线、竹筒菜、蚝菜、发菜、粉菜 来源: ...

阅读全文
草部(一)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

阅读全文
龙须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龙须菜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Lónɡ Xū Cài 别名: 海菜(《漳浦县志》),线菜(《闽志》)。 来源: 为江蓠科植物江蓠的藻体。 原形态: 江蓠(《纲目》) 藻体直立,丛生,高10~50厘米,可达1米,紫褐色,有时略带绿色或黄色,干后变褐,软骨质,线形,圆柱状,基部具有一盘状固着器,一般具一主干,径1~2毫米,分枝1~2次,向各个方向互...

阅读全文
《离骚》不离中医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7 | 13 阅读

《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抒情诗。诗人屈原,以高度的艺术技巧,在诗中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理想和崇高的品质。 《离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通过托物言志表现出来。诗人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天上地下,四极八荒,任其驰骋。 更让人叫绝的是,屈原的诗与中医药相互交融,艺术与医药相通。在现存的屈原诗中,与中药相关的有19首,其中植物类药物多达50多种。对于《离骚》所述的中草药,早在宋代就有学者作了专门研究,宋人吴仁杰...

阅读全文
蘼芜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30 | 11 阅读

《中药大辞典》:蘼芜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Mí Wú 别名: 蕲莲、蘪芜(《尔雅》),薇芜(《本经》),江蒿(《上林赋》),芎藭苗(《别录》),川芎苗(《履巉岩本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苗叶。 性味: 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归经: 《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少阳、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脑中风寒。治头风...

阅读全文
江蓠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8 | 8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软坚;利水。主内热;痰结瘿瘤;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附方 《纲目》在芳草类蘼芜条下云:蓠草生江中,故曰江蓠是也。 摘录 《中华本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