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陆二仙丹" 的结果

找到 15 条相关结果

金樱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5 | 14 阅读

《中国药典》:金樱子 实际拼音: Jīn Yīnɡ Zǐ 英文名: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别名: 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性状: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

阅读全文
丹剂的应用
中药制剂 | admin | 2025-05-04 | 12 阅读

丹剂是汞、铅、砷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制品。 丹剂的历史悠久,伴随冶炼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历来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主药,列为“丸散膏丹”之一。在临床常用的有白降丹、红粉、轻粉。丹剂的特点是用量小、药效确切,可直接撒敷于疮面,也可制成药条、药线和软膏,且价廉易得。但丹剂毒性较大,一般只供外用,不宜口服。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和部位,以免引起中毒。由于历史的原因,很...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梦遗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1 阅读

梦遗之病全属心,交感之精,虽常有一点,白膜裹藏于肾,而元精以为此精之本者,实在乎心。日有所思,夜梦而失之矣。治宜黄连清心饮,或十味温胆汤、妙香散、定志丸。相火一动走精金,人身之精,贵于金宝,初因君火不宁,久则相火擅权,精元一于走而不固,甚则夜失连连,日亦滑溜不已,宜先坎离丸。有火盛,精中多有红丝,令溺于桶,澄视之便见,后生子一岁,身生红丝瘤,不救,宜补阴丸、肾气丸。不信无梦而遗者,念头将动精先沉。...

阅读全文
杂病用药赋(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泻青丸,治两胁因怒而大便涩秘;泻青丸 龙胆草三钱,当归、川芎、山栀、大黄、羌活、防风各五分,为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二丸,竹叶、薄荷煎汤化下。治肝经郁热,两胁因怒作痛,目自肿疼,手循衣领,大便秘涩。枳壳散,治两胁因悲而筋骨成风。枳壳煮散 枳壳、川芎、防风、细辛、桔梗各八分,甘草四分,干葛三分,姜煎温服。治因悲忧伤肝,两腋骨疼,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股胁牵痛,四肢不举,渐至背膂挛急,大治膝痛。四味枳实散...

阅读全文
水陆丹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6 | 10 阅读

《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本草图经》:水陆丹 名称: 水陆丹 别名: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 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 制法: 上以金樱膏与芡实扮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脾益肾,收涩固精。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盐汤送下。 ...

阅读全文
固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7 | 9 阅读

《局方》牡蛎散:治诸虚不足,及大病后体虚,津液不固,常常自汗。黄 (蜜炙) 麻黄根 牡蛎( 淬醋中,各二钱半)水一钟半,加小麦百粒,煎八分,食远温服。牡蛎白术散:治漏风证,以饮酒中风,汗多,食则汗出如洗,久而不治,必成消渴。牡蛎( ,一钱) 白术(炒) 防风(各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宣明》白术散:治虚风多汗,食则汗出如洗,少气痿弱,不治必为消渴证。白术(二两) 防风(五两) 牡蛎( ,...

阅读全文
淋证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15 | 9 阅读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金匮要略》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淋证可分为“气淋”“热淋”“石淋”“膏淋”“劳淋”。主要是因为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食物,或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或外阴不洁,或老年体虚,或久病不愈,正气不足。导致膀胱澄热,肝郁气滞或脾肾亏虚。从病机看,淋证不外虚证和实证两类。在治疗上,实证、热证当以清利为法...

阅读全文
遗精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08 | 8 阅读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精的,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称为“滑精”。遗精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多由嗜食醇甘,思慕女色,劳倦太过或房室过度,造成湿热下扰,心肾火旺,气虚精滑或肾不固摄的证候.遗精日久,可造成眩晕乏力,失眠健忘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在治疗上注意分清虚实。一般实证多属心火旺盛,虚证多属肾虚。所以在上需清心安神,中则调其脾胃,在下需益...

阅读全文
遗精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4 | 7 阅读

经义《上古天真论》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中古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

阅读全文
淋浊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8 | 7 阅读

经义《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评热病论》曰∶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玉机真藏论》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