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丸" 的结果

找到 287 条相关结果

黄芪种植技术
中药种贮 | admin | 2025-05-31 | 25 阅读

  黄芪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其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能扶正,为补气固表之圣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置或日常保健。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达200多种,有蜜丸、水丸、胶囊、片剂、煎膏、酒制品等多种类型,其中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安神养心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   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收入可达2500—3500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的二倍以上...

阅读全文
脑立清丸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2 | 22 阅读

《中国药典》:脑立清丸 名称: 脑立清丸 处方: 磁石200g 赭石350g 珍珠母100g 清半夏200g 酒曲200g 酒曲(炒)200g 牛膝200g 薄荷脑50g 冰片50g 猪胆汁350g (或猪胆粉50g ) 性状: 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炮制: 上十味,先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牛膝、酒曲、炒酒曲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取出赭石粉100g留作包衣用...

阅读全文
搜风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搜风丸 名称: 搜风丸 处方: 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 炮制: 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邪风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朦,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常服清利头目,开通鼻窍,聪耳...

阅读全文
神奇的血竭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2 阅读

相传,凶恶的巨龙想要称霸世界就必须先消灭大象群,于是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厮杀,血洒大地。后来,在这悲壮的战场上,竟然长出了一种树,这种树受伤后会流出殷红的像血一样的树脂,当地人称为“龙血树”。如今这种树就长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充满着神秘感。 龙血树的树干在受到损伤后,经过微生物的侵染和自然的氧化,内皮层会逐渐变红,形成树脂。将含有树脂的枝干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不停搅拌,经过七天七夜的熬制,最终凝...

阅读全文
药有五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9 | 21 阅读

汤剂。煎成清液也。补须要熟。利不嫌生。并先较定水数煎蚀多寡之不同耳。去暴病用之。取其易升易散。易行经络。故曰汤者荡也。治至高之分加酒煎。去湿加生姜煎。补元气加大枣煎。发散风寒加葱白煎。去膈病加蜜煎。止痛加醋煎。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新药。其发表攻里二者。虽前药取效。不必煎渣也。从缓从急之不同故耳。膏剂。熬成稠膏也。药分两虽多。水煎膏宜久。渣滓复煎数次。绞取浓汁。...

阅读全文
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称戴人。金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家世业医。他好读书,喜吟诗,爱饮酒,性格豪放。兴定年间(1211-1222)诏补太医,后又辞官隐退.著作《儒门事亲》为搜辑“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又经文人麻知几等整理润饰而成。 子和与金元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不同,理论较少且简单,以汗吐下为三大治法,临床不但长于内治,更多外治,每应用民间疗法而获效。可以认为,张...

阅读全文
川乌头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 出处: 侯宁极《药谱》 实际拼音: Chuān Wū Tóu 别名: 川乌(《金匮要略》)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

阅读全文
二十五味珊瑚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3 | 19 阅读

《中国药典》:二十五味珊瑚丸 名称: 二十五味珊瑚丸 处方: 珊瑚75g 珍珠15g 青金石20g 珍珠母50g 诃子100g 广木香60g 红花80g 丁香35g 沉香70g 朱砂30g 龙骨40g 炉甘石25g 脑石25g 磁石25g 禹粮土25g 芝麻40g 葫芦30g 紫菀花45g 獐牙菜80g 藏菖蒲50g 草乌45g 打箭菊75g 甘草75g 西红花25g 麝香2g 来源:...

阅读全文
药论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夫药者。天地间之万物也。昔古神农悯苍生之疾苦。格物理之精微。其用心可为仁矣。故本草药品虽多。然其味不过五。乃甘辛咸苦酸是也。而其性不过六。温凉补泻升降是也。且甘辛温补升者阳也。苦咸凉泻降者阴也。淡渗泄而属阳。酸性阳而味阴。故药有纯阳者。有纯阴者。有阴中之阳。有阳中之阴。有专用其气者。有独用其味者。大抵味之浓者必补。气之重者必降。味淡则泻。性轻则升。升者治在上在表之病。降者治在下在里之疾。诸寒凉者治...

阅读全文
槟榔行气杀虫消积滞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槟榔是味苦辛而性温的药,主归胃、大肠经,它是常用的消积行气药物。它的杀虫作用比较突出,还有利水和截疟功效。其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驱除虫体为其优点。可用于多种寄生虫病,以及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脚气,水肿等。生用药力较强,而炒用药力减弱,鲜者优于陈久者。煎剂用量为10克左右。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慎用,孕妇更应慎用。槟榔的成熟果皮为大腹皮,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