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气不通利"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常见禽品性味及功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3 阅读

天鹅 味甘,性热,无毒。主补中益气。鹅有三、四等,金头鹅为上,小金头鹅为次。有花鹅者,有一等鹅不能鸣者,飞则翎响,其肉微腥,皆不及金头鹅。 鹅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主消渴。孟诜云∶肉性冷,不可多食,亦发痼疾。《日华子》云∶苍鹅性冷有毒,食之发疮。白鹅无毒,解五脏热,止渴。脂润皮肤,主治耳聋。鹅蛋补五脏,益气。有痼疾者,不宜多食。 雁 味甘,平,无毒。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益气,壮筋骨,...

阅读全文
聘雁原来是中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播以来,很多细节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比如第一集,在袁家的聘礼中,主礼为塞外大雁活禽一对,称为聘雁,剧中也多次出现了雁的画面。其实雁也是一味中药。 雁自古寄托美好寓意 雁在古时被视为“仁、义、礼、智、信”的象征。因为雁群中的健壮者不会对老弱弃之不顾,是谓仁;雁的雌雄伴侣从一而终,是谓义;雁飞行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礼让恭谦,是谓礼;雁警戒性强,很难捕获,是...

阅读全文
雁肪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2 | 14 阅读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舒筋。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腰脚痿弱;耳聋;脱发;结热胸痞;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炼油,适量。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 2.《别录》:长毛发须眉。 3. 崔禹锡《食经》:主风热烦心,驻面色,理腰脚痿弱。 4. 孟诜:雁膏可含生发膏,仍治耳聋。 5.《日华子本草》:脂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白人。 6.《纲目》...

阅读全文
人兽部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5-18 | 12 阅读

五十六味  发皮 味苦,温,小寒,无毒。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 ,仍自还神化,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下痢。  乱发 微温,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止。  人乳汁 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  头垢 主淋闭不通。  人屎 寒。主疗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宜用绝干者,捣末,沸汤沃服之。  人溺 疗寒热头疼,温气,童男者尤良,溺白KT ∶疗鼻衄...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上经 雁肪
神农本草经 | admin | 2025-06-09 | 11 阅读

味甘平。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一名鹜肪。生池泽。 吴普曰:雁肪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御览有鹜肪二字,当作一名鹜肪),杀诸石药毒。(御览引云:采无时) 名医曰:生江南,取无时。 案说文云:雁,鹅也。鹜,舒凫,也。广雅云:鹅,仓雁也。凫,鹜鸭也。尔雅云:舒雁,鹅。郭璞云:礼记曰,出如舒雁。今江东呼,又舒凫,鹜。郭璞云:鸭也。方言云:雁,自关而东,谓之鹅。南楚之外,谓之鹅...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禽)|丹雄鸡 乌雄鸡 乌雌鸡 白雄鸡 黄雌鸣 鸡子 白鹅肉 白鸭 雁肪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2 | 11 阅读

食治门(禽)丹雄鸡丹雄鸡甘温无毒,女子崩中赤白沃,止血补虚更温中,冠血滴口自缢复。丹,言色也;雄,壮也,阳气壮也。鸡,稽也。稽候日将至巽位,感动其气而鸣,故巽为鸡、为风。肉,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止血,补虚,温中,久伤乏疮。冠血,主自缢死,心下温者,刺血滴口中,男雌女雄即活。百虫入耳,滴之即出。小儿卒惊似有痛处而不知疾状,临儿口上滴少许,瘥。兼疗乳难,白癜风,诸疮,浸淫疮,马咬人疮,毒肿疼痛,蜈...

阅读全文
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
肘后备急方 | admin | 2025-06-03 | 10 阅读

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灸两足大趾下横纹中,随年壮。又别有续命汤。若毒急不得行者,内筋急者,灸内踝;外筋急者,灸外踝上,二十壮。若有肿痹,虚者取白蔹二分,附子一分。捣服半刀圭,每日可三服。若眼上睛垂者。灸目两?后三壮。若不识人者。灸季胁、头各七壮。此胁小肋屈头也。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又别有不得语方,在后篇中矣。又方:豉、茱萸各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稍稍服。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者。...

阅读全文
雁肪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4 | 10 阅读

《中药大辞典》:雁肪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Yàn Fánɡ 别名: 鹜肪(《本经》),雁膏(盂洗)。 来源: 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脂肪。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雁肉"条。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甘,小冷。" 功能主治: 活血法风,清热解毒。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

阅读全文
痰饮第六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5-27 | 9 阅读

(论一首 方四十一首 灸法一首)论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水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

阅读全文
妙方巧治立秋常见病——中风
神经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4 | 9 阅读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突然,难以预钡0.致使死亡率和病残率都较高。大量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因此,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为“秋季神经科流行病”。 以下偏方可以缓解中风,减轻患者痛苦。 阿胶方 【原料】 驴皮胶(炙燥)900克,好黄酒4000毫升。 【制法】 以酒煮胶冷化,久煮约得2500毫升。 【用法】 每日服3~4次,每次空腹服一盅,或黄酒烊化开。 【主治】 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