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间疗法" 的结果

找到 61 条相关结果

熏鼻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6-04 | 20 阅读

熏鼻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熏入鼻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最早见于元代倪维德的《原机启微》,书中记载用唁鼻碧云散嘻鼻治疗目肿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脑痰痛,眵泪稠粘。并将其喻为“开锅盖法”。在附录中,已收载了拨萃方熏药,治疗偏头痛眼疾。至明清时期,此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用于治疗眼疾,还广泛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牙痛等症。如赵学敏《串雅外编》中介绍了用不同的配方...

阅读全文
民间医学派力倡汗吐下三法以攻邪的张子和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自称戴人。金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家世业医。他好读书,喜吟诗,爱饮酒,性格豪放。兴定年间(1211-1222)诏补太医,后又辞官隐退.著作《儒门事亲》为搜辑“平日闻见及尝试之效”,又经文人麻知几等整理润饰而成。 子和与金元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不同,理论较少且简单,以汗吐下为三大治法,临床不但长于内治,更多外治,每应用民间疗法而获效。可以认为,张...

阅读全文
塞鼻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塞鼻法是将药物研细,加赋形剂制成栓子,塞入鼻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在民间流传颇广,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中就收载了近30首塞鼻方。所治病证达十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如用白果、麻黄捣碎塞鼻治疗寒哮;用井水磨陈金墨、灯草蘸塞鼻治衄血;用生半夏饭丸裹塞鼻孔治临产突然晕绝;用蜈蚣与麝香研末包裹塞鼻治小儿天吊等。50年代后,对此法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应用于临床。如用芫花根切碎捣烂塞鼻,治...

阅读全文
鼻炎外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外病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宋代《太平惠民方》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代《普济方》用生附子研末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

阅读全文
坐药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 坐药法源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载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末之,以白粉(即铅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以后历代都沿用此法,并有所发展。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用蛇床子、吴茱萸、远志、干姜等份为末,绵裹纳阴中治妇人阴冷、寒湿带下作痒;《理瀹骈文》中则收载...

阅读全文
耳穴压豆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18 | 18 阅读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

阅读全文
蜂毒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蜂毒法是将蜂毒注入人体一定部位引起红肿疼痛,从而收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 用蜂毒治病由来已久,最初流行于民间,其方法是捕捉工蜂直接螫刺病人皮肤表面.促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再拔除螫刺。主要用于治疗痹证。由于本法手续繁杂,且局部疼痛剧烈,所以近代改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进行皮内注射,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到用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支气管哮喘、面神经麻痹等证。一些研究机构还对蜂毒的治疗机理进行...

阅读全文
吹耳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耳内吹粉法,简称吹耳法,是用管状物品将药散吹入耳内,以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法最早流传于民间,清代吴尚先搜集、总结民间的外治经验,在他所编著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中,就收载了数首吹耳方,治疗聤耳、耳定、耳血等病证,为我们今天研究应用此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耳内吹粉法具有清热解毒、收敛干水等作用。对外耳及中耳炎有一定的疗效。 【操作方法】 吹药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后用纸筒或细竹管或喷粉器,将药散吹...

阅读全文
小儿哮喘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1方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头3根。 【制法】前3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日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陕西中医》(针炎增刊)。 2方 【药物】热参总生物碱0.05~0.1克。 【用法】敷脐,每周换药1次。用于小儿哮喘。 【验案】患者,男,8...

阅读全文
支气管炎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复方桂枝散 【药物】桂枝、干姜、杏仁、芍药、甘草、桔梗各5克,葱汁适量。 【制法】将上述中药除杏仁外研成细粉,混匀,加入到已捣成泥状的杏仁中,研匀,用大葱2根,榨汁,过滤,葱汁加至上述药物中,做成药饼。 【用法】药饼敷脐,外以橡皮膏固定,隔日换药1次。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1方(苍桂粉) 【药物】苍耳、苍术、细辛、白芥子各5份,公丁香、肉桂、半夏各3份,麻黄10份,人造麝香l份。 【制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