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色" 的结果

找到 36 条相关结果

岐黄名医名著重视仁心仁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20 阅读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医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第一部中医传世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丰富多彩的学术理论与临床各科病证的叙述,还反映了对一些病证的治法。 明代著名医学家吴崑在《吴注黄帝内经》中指出:“《内经》是一部‘救万古民命’的医学典籍,它指导医生在诊治疾患时,必当‘循法守度’(见《素问·示从容论》)。”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

阅读全文
常见蔬菜的食疗方(二)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马铃薯 【性味功效】马铃薯谷称土豆,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和胃调 中、补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效,可用于辅助治 疗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 湿疹等症。 【养生提示】土豆一般人都可以吃。土豆对消化不良有特效,特别适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食用,尤其是希望减肥的人应该吃。土豆食用前要检查一下,如有皮色变红变紫或有发芽的,绝对不能吃,以免中毒,另外土豆宜去皮吃...

阅读全文
如何才是“新中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17 阅读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百年中医沉浮录”透过百年烟云,直指当下。 晚清和民国的百年风云,是中国社会变动极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中医药最为曲折发展的时期。时代大潮中的中医生们,也在适应社会的变化,探寻新的路向。 传统中医众生相 传统中医,有高下等第之分。1920年代的《民国广州日报》,曾描述了广州中医的众生相。 医生之中,有一类被称为“大轿医生”。“...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兽)|猪肉 野猪肉 牛肉 羊肉 马肉 牛乳 狗肉 象肉 虎肉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0 | 16 阅读

猪肉猪肉寒中味甘咸,昏神闭血引风痰,四蹄五脏并肠胆,补虚治病还相兼,卵主五癃乳主痫,膏胰润肺补漏岩。猪,水畜也。其味甘美而咸,其气微寒。先入肾,其性暴悍,故食之多者昏神气,闭血脉,弱筋,引风痰动火,令人暴肥,少子。脏疾、心气、疟病、金疮人忌之。养生家不与牛肉、荞麦同食。四足甘寒,补中气,滑肌肤,去寒热,下乳汁,煮汁洗一切疮疽伤挞。悬蹄,即后小爪,性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心,热。主惊邪忧恚血...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痘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痘证不过气血毒,毒乃胎家淫火食秽,停蓄脏腑,生后啼声一发,悉归命门。遇岁火运,时行传染∶或冬暖遇春夏而发;或因伤寒热病失汗,下而变成∶或因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发;或因跌仆惊恐蓄血而发,发则命门火动,煎熬左肾,夹脊逆流自头额而下克丙火,不聚于面,令散四肢,所禀气血实则胜毒,为顺;气血虚则毒胜,为逆;气血与毒相等则险。凡言顺者,不必药治;逆者,治之无效;险者,必用药救。首尾一十二日间。除初热三日不算,...

阅读全文
摸脚治眼病的中医奇闻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0 | 16 阅读

乍看标题,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脚与眼有何关系,摸脚怎么能治眼病呢?这还要从叶天土为他人治眼病的故事说起。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有一次,叶天士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见此情景,叶天士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倒是一...

阅读全文
恰似纳兰性德的黄葵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5年,满洲人。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贵族家庭兴衰时期,在世只有30年,但所作“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盛名。特殊的生活背景,加之超逸的个人才华,容若的诗词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恰似纳兰性格的,私以为是《洞仙歌·咏黄葵》。他咏道:“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

阅读全文
赤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上:赤丸 名称: 赤丸 处方: 茯苓56克 半夏56克(洗)乌头28克(炮)细辛14克 制法: 上四味,研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酒饮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备注: 方中乌头温经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细辛、茯苓、半夏温化寒饮;阴寒内盛,血...

阅读全文
叶天士巧治红眼病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4 | 14 阅读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一次遇到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不断地用手去揩眼睛,眼眵堆满眼角,不住地流眼泪,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叶天士详细地询其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服药便会痊愈。但是你的两只脚底7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也许会有生命危险!” 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能...

阅读全文
通俗伤寒派博采各家勤于整理的张璐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8 | 13 阅读

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清代长洲(今苏州)名医。著有《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诸书。《伤寒缵论》以注解仲景原文为主,所论多本喻嘉言《尚论篇》。《伤寒绪论》则博采各家学说,以羽翼仲景《伤寒论》,是通俗伤寒派系中的重要著作。全书叙六经传受、合病并病、标本治法及正伤寒、两感、三月中寒、冬温、寒疫、伤风、温病、风湿、时行、大头瘟、温疫、温虐、温毒、阳毒、阴毒、热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