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气丸" 的结果

找到 16 条相关结果

藿香入药易耗气 气虚之人需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藿香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一味药材,甚至有的家中已经成为夏季佐餐的健康伴侣,烹饪鱼汤的时候放上一点,不但能提鲜,吃后还能祛除口臭,那淡淡的清香吃过的人都知道。藿香花冠呈淡紫蓝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由于藿香比较容易家庭种植,而且经常用到,所以也不失为一种药食两用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阳台绿植。 一些时尚的女性乃至男性在出席一些社交场合的时候会在自己身上提前喷一些香水,尤其是容易出汗的夏季。...

阅读全文
防暑常用药怎么用?怎么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7 阅读

近期我国中部地区持续高温,为了预防中暑,很多人在家中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夏桑菊颗粒、板蓝根等防暑常用药。这些药品虽都能防暑治暑,但针对的病症有所不同。如何对症下药?应注意些什么? 藿香正气只能治“湿暑” 不少人认为,藿香正气是中成药,没有副作用,感冒、中暑、肚子不舒服时,都可以服用。 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湿暑和阴暑三大类。阴暑是因夏天受寒引起的,如食用生冷食物或过度吹空调导致的感冒;阳暑则和西医对...

阅读全文
正气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活幼口议》卷十九:正气丸 名称: 正气丸 别名: 香朴丸(《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处方: 藿香叶 厚朴(生姜制)陈皮 半夏曲(炙)白术 白茯苓各3克 甘草(炙)6克 干姜3克 三棱(炮)6克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食伤,干呕,哕声频作。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枣子汤化开与服。 ...

阅读全文
纯阳正气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中国药典》:纯阳正气丸 名称: 纯阳正气丸 处方: 广藿香100g 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 陈皮100g 丁香100g 肉桂100g 苍术100g 白术100g 茯苓100g 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 硼砂6g 雄黄6g 金礞石(煅)4g 麝香3g 冰片3g 性状: 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辛。 炮制: 上十六味,除麝香、冰片、硝石外,朱砂、雄黄分...

阅读全文
加减藿香正气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易简方便》卷一:加减藿香正气丸 名称: 加减藿香正气丸 处方: 藿香10斤,大厚朴(老姜汁8碗拌炒)8斤,荆芥穗6斤,茅苍术(米泔水浸,切片,炒)8斤,香薷6斤,槟榔(先切薄片)6斤,羌活5斤,青防风6斤,建神曲(杵碎,炒)8斤,独活5斤,香白芷5斤,枳壳(炒)6斤,陈皮6斤,泽泻(盐水炒)6斤,猪苓8斤,滑石(捣粉,水飞)12斤,宣木瓜(炒)6斤,甘草5斤,苏梗8斤,法半夏8斤,葛根6...

阅读全文
清宫祛暑方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清朝的御药房,专为帝后嫔妃采购、储备、加工、配制丸散膏丹和煎煮汤药。按清宫制度,每年夏季,皇帝都要恩典赏赐清凉祛暑药给诸王公大臣,还在乾清宫,寿安宫、养心殿等处,普发由藿香、香薷、乌梅、麦冬、茯苓、扁豆、木瓜、滑石、甘草、陈皮、厚朴等熬制的祛暑汤。供宫廷人员饮用。 清代宫廷的祛暑方药品种很多,据《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御药院方》,《清太医院配方》、《清太医院秘录医方配本》,记载常用祛暑方就达...

阅读全文
霍乱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03 | 12 阅读

霍乱是以起病急骤,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病证。因起病丁顷刻之间挥霍缭乱,故名为霍乱,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暑湿、寒湿秽浊之气,邪气客阻胃肠或饮食不洁,进食生冷、馈腐之物均可损伤肠胃致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气机不利,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吐泻交作而成霍乱。正如《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说:“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霍乱...

阅读全文
春季中药养生谨防中药毒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7 | 11 阅读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及部分动物和矿物。一般作用缓和,比起西药安全得多。但是既然是药,就一定会有对身体不利的怍用。若使用不当,也能引起毒性反应。如乌头的毒性与其所含的乌头碱有关,炮制后乌头碱易水解成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等.毒性可降低至原有毒性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阅读全文
小暑节气中医养生“四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头伏正在小暑节气,从入伏到出伏,时间在公历七月初到八月下旬。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故有“热在三伏”之说。 小暑节气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养心 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气压低,患有心肌炎后遗症的人易出现心律变缓、胸闷气短等症状。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气弱脉弱的人要喝点生脉饮,或麦冬5g,西洋参3g,桂圆肉3~5g泡水喝。 防...

阅读全文
除潮湿食汤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1 阅读

每到持续的雨雾天气,脾虚就会感受过多的湿,健脾就可以祛湿。而湿又最容易困脾,湿多了,脾的功能也会受干扰,导致口中清淡无味、胃口差,消化不好、大便溏稀。中医认为,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