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槟榔皮"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

阅读全文
大腹皮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大腹皮又名槟榔皮、槟榔衣、大腹绒。载侯宁极《药谱》。系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炮制方法】1.大腹皮《本草害利》:“去子洗净如绒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碾松,去硬皮,切段,筛去灰屑。 2.制大腹皮...

阅读全文
大腹皮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9 | 13 阅读

《中国药典》:大腹皮 实际拼音: Dà Fù Pí 英文名: PERICARPIUM ARECAE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 性状: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

阅读全文
槟榔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3 | 11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槟榔散 名称: 槟榔散 处方: 槟榔、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俈恶疮,连滞不瘥,浸溃不。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用,干贴疮上。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二四五:槟榔散 名称: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陈橘...

阅读全文
奇特的九对同物对药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同物对药是指同一种药材的不同部位入药后所组成的药对;或者是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如幼果与成熟果所组成的药对;或者是同一种药材炮制前后所重新组成的药对。其对药中每味单药的性味、归经、功效有一部分相同,又有一部分不同,这样将其组成药对后就能增强或增用功效,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目的。同物对药“奇”在于本是同根生,“特”在于相伍后既增疗效,又强功用,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金银花 金银藤 金银花为忍冬...

阅读全文
大腹皮真假识别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大腹皮又称槟榔皮、大腹毛,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每年冬、春两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即可入药。大腹皮性微温,味辛,具有下气宽中、行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痞胀、脚气、水肿等症。 真品大腹皮 通常纵剖为二,未打松时呈椭圆形瓢状,长5-7厘米,宽约3厘米,外果皮灰棕黄色,有褐色斑点及纵裂纹。己打松者,外果皮脱落,中果皮为黄白色至灰黄色的纤维,纤维纵向排列,...

阅读全文
常见中药材别名大全(拼音导航)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5-20 | 10 阅读

A 艾叶: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刚子八月札:腊瓜、拿子 白果:银杏 白矾:明矾、矾石、攀石、生矾白及:白鸡儿、地螺丝、连及草白花蛇:银环蛇 白头翁:白头公 白术:烘术、冬术、生晒术、于术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门冬、婆妇草、虱药斑蝥:斑毛、斑猫、班蚝 板蓝根:大青叶 半边莲:佛甲草、半边花、莲花草 半枝莲:并头草、韩信草、半向花、半面花毕澄茄:山鸡椒、山苍子、木姜...

阅读全文
常见中药材别名大全(拼音导航)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A 艾叶: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刚子八月札:腊瓜、拿子 白果:银杏 白矾:明矾、矾石、攀石、生矾白及:白鸡儿、地螺丝、连及草白花蛇:银环蛇 白头翁:白头公 白术:烘术、冬术、生晒术、于术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门冬、婆妇草、虱药斑蝥:斑毛、斑猫、班蚝 板蓝根:大青叶 半边莲:佛甲草、半边花、莲花草 半枝莲:并头草、韩信草、半向花、半面花毕澄茄:山鸡椒、山苍子、木姜...

阅读全文
昆布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4 | 9 阅读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广济方》:昆布丸 名称: 昆布丸 处方: 昆布60克(洗去咸汁)通草30克 羊靥2具(炙)海蛤30克(研)马尾海藻30克(洗去咸汁) 制法: 上五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治瘿气,胸膈满塞,项颈渐粗。 用法用量: 细细含咽汁。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生菜、热面、炙肉,蒜、笋。 《千金》卷三:昆布丸 名称: 昆布丸 ...

阅读全文
香港脚心腹胀急方四首
外台秘要 | admin | 2025-05-16 | 7 阅读

病源此由风湿毒瓦斯,从脚上入于内,与藏气相搏,结聚不散,故心腹胀急也。(出第十三卷中)苏恭诸香港脚定时候间满腹胀不能食者,四时俱得服,下气消胀方。昆布(八两) 射干(四两) 茯苓 干姜(各二两) 羚羊角(屑) 橘皮(各三分)杏仁(五分去皮尖) 荜茇 吴茱萸 大黄(各六分大小便涩者着大黄无不须用)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利多服七丸,以意消息,不能食者,加白术六分,曲末十分,气发服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