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若" 的结果

找到 59 条相关结果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高良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国药典》:高良姜 实际拼音: Gāo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别名: 风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阅读全文
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 再赋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 再赋 北宋·孔平仲 (一) 冻地榆抽笋,寒山药长苗。老翁须自白,积雪草方夭。 折桂心安在,屠龙胆1已消。花前胡不醉,排闷合欢谣。 (二) 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橘,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云母纸2,笺腻粉难书。3   这第一首写冬去春来一片明媚:榆笋新出,药苗又长,二花吐白,积雪草翠。这时已无科举夺魁之心和真才治世之想,就想...

阅读全文
赤茯苓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30 | 16 阅读

《圣惠》卷四十八:赤茯苓散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 七气汤 处方: 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圣惠》卷六:赤茯苓散 ...

阅读全文
草部(一)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豆蔻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5 阅读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这首《殢人娇》是苏轼的作品,描写侍妾朝云的美丽端庄和美好心肠,表达对她的深厚感情。《殢人娇》调名本意即咏女子软柔缠人的娇态,古人常用豆蔻年华形容青春美丽的少女,《殢人娇》吟咏的,正是豆蔻年华的女子。 豆蔻入诗情意绵 豆...

阅读全文
大剑叶木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4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剑叶木 实际拼音: Dà Jiàn Yè Mù 别名: 竹节兰、点点领[傣] 来源: 龙舌兰科大剑叶木Pleomele terniflora (Roxb.) Merr.,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补肾壮阳。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痿,膀胱炎,产后大流血。 用法用量: 1两,水煎服。 ...

阅读全文
竹叶莲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1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莲 实际拼音: Zhú Yè Lián 别名: 地藕 来源: 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微温。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疏风消肿。用于胸胁气痛,胃痛,腰痛,头肿痛,流泪;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2~4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中华本草》:竹叶莲 ...

阅读全文
白附子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4 | 15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白附子丸 名称: 白附子丸 处方: 白附子(微炮)半两,天麻半两,半夏(汤洗7遍)半两,朱砂(研细,水飞)半两,白僵蚕1两(炒,去丝嘴),全蝎21枚(去毒,微炒),腻粉1分(别研),麝香1钱(别研),金箔10片(别研)。 制法: 上药将白附子等5味研为细末,次入研者药,1处拌匀,煮枣肉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潮热生涎,上气喘急。 用法用...

阅读全文
草豆蔻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2 | 15 阅读

《中国药典》:草豆蔻 实际拼音: Cǎo Dòu Kòu 英文名: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别名: 草蔻、草蔻仁、假麻树、偶子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性状: 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