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甫" 的结果

找到 115 条相关结果

堆盘红缕细“茵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23 阅读

茵陈蒿赶春赶得早,刚过年不久,一场“沾衣欲湿杏花雨”之后,它那枯枝败叶已感知“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急不可耐地萌发出嫩嫩的绿芽。用不了多久,一丛丛茵陈蒿灰白中泛出绿意来,在冷寂的原野上显出勃勃生机。这时节,乡里娃子挎着小竹篮,手拿小铲子,在田垄沟畔寻寻觅觅,开始采摘茵陈芽了。 南朝梁时医家、文学家陶弘景云:“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本草纲目拾遗》载:“茵陈...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内蒙古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22 阅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敕勒歌》是南北朝民歌,勾勒出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是“北药”和“蒙药”的重要产区。内蒙古比较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锁阳、赤芍、麻黄、北沙参、桔梗、黄芪、肉苁蓉、枸杞、沙棘等。 梁外甘草甲天下 “九土精英色正黄,药中甘草入诸方。部分上下俱无犯,性适寒温两不妨。...

阅读全文
古代文人笔下的本草诗词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全面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本草,乃是中国古代对药材的统称,因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故谓之本草。它们是文学与中医的象征。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交错发展的,本草词的存在是最有力的证明。 花木本草与诗词 本草被用于诗词,最广泛运用的是本草之中的花木。苏轼就曾吟菊云:“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花后苦无花。”作者用“轻肌弱骨散幽葩”写...

阅读全文
唐代文人笔下的本草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20 阅读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文化昌盛,中外医学交流繁荣的年代,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岁月,众多的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和鸿文巨著。他们的作品除了文学外,常常涉及到医学理论、养生学、本草学等内容。这些文医并茂的科学文化资料,对中医学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兹将由唐代文化名人编撰的本草书籍作一简介。 广文馆博士的《胡本草》 郑虔,字弱齐,唐天宝初,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官任协律郎,迁广文...

阅读全文
白头翁的传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20 阅读

1.白头翁与杜甫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始载于《本经》下品。其特征在《开宝本草》中也有记载:“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 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间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

阅读全文
古代中医与人文的互融共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4 | 20 阅读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现象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医与人文紧密融合、共同繁兴;医学家与文学家彼此倾慕、结为挚友。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群体中,有的人既是提笔便能写出锦绣文章的文坛大家,也是出手即可治病救人的中医大夫。 孙思邈与卢照邻生死之谊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人称“药王”。卢照邻,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年轻时得过麻风病,久治未见效果。后来他找到孙思邈治疗,孙...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山东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制作了这首词,描写皇宫深秋景色,歌颂天下升平。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盛产仙药,如唐代陆龟蒙《新沙》:“蓬莱有路教人到,应...

阅读全文
欢乐喜迁莺 治病亦致病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19 阅读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这首《喜迁莺》为韦庄59岁进士及第时所作,通过对科举放榜时欢闹场面的描写抒发内心欣喜之情。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认为,《喜迁莺》调名由“莺已迁,龙已化”句而来,调名本意即咏进士及第后的喜悦心情。 喜者少病,百脉舒和 韦庄及第,填《喜迁莺》词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其他诗人及第,也是喜形...

阅读全文
杜甫: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辗转反侧到同谷。因为穷困潦倒,杜甫只好去山上挖黄精充饥度日。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有言,“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化粮,谓之米铺,亦叫余粮、救穷、就荒草。” 这一日,杜甫收获颇丰,心里很高兴,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黄精》。诗云: “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予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有一天,杜甫准备食用黄精,忽然听见邻家大嫂急促咳喘。杜甫知道邻家大嫂孤苦...

阅读全文
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07 | 19 阅读

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文人荟萃之地。元代诗人张翥赞曰:“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现代文人郭沫若云:“文宗自古出西蜀。”在中国历代文化长廊中,四川可谓群星璀璨,如汉代的杨雄、司马相如,唐代的李白、陈子昂,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明代的杨升庵等。又“天下文人皆入蜀”,陆贽、杜甫、白居易、陆游、黄庭坚等名人都曾入川。四川人文荟萃,儒医兴盛,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篇章。现以诗词礼赞古代川蜀文人的中医情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