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杂记" 的结果

找到 93 条相关结果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中药成语典故●大黄愈疾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6 | 23 阅读

       成语“大黄愈疾”,指中药大黄治愈了疫疾。讲的是蒙古攻略西夏途中,耶律楚材以大黄医治士卒瘟疫疾病的传奇故事。典出《元史·耶律楚材传》(卷146第3456页):“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是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九世孙,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大蒙古国政治家,是太祖、睿宗、太宗三朝宰辅。他金...

阅读全文
晚清名医雷丰的隐逸生涯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8 | 22 阅读

雷丰(公元1839-1888年)是晚清衢州府的一位名医,在时令病上颇有建树,且擅长针灸,行医于浙闽赣苏广大地域,兼擅诗、书、画、丝竹,是一位有蕴藉情怀的文人。雷丰所著的《灸法秘传》《时病论》流传至今。 雷丰的父亲雷焕然,字逸夫,清道光时期的人。时人谓“逸仙本闽浦布衣”,闽浦即福建浦城县,雷焕然本是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的一介平民。有一年,雷焕然来到繁华的衢州城谋生。按照雷丰的说法,雷焕然在衢州是先读...

阅读全文
茯苓杂话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茯苓是多孔菌科植物的菌核,傍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松根而生者谓之茯神。但它究竟是属于寄生菌还是腐生菌,生物学界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茯苓菌种接种在活的松树根部都不能成活,但把它接种在枯死的松树根部却能很快成活并迅速生长繁殖。这说明了茯苓不是行寄生生活的寄生菌,而是行腐生生活的腐生菌。 茯苓的药用价值颇高。其性平,味甘淡,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能。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载...

阅读全文
中医药茶之茶疗成熟期(2)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除去这些文化名人以外,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有着对茶的一系列认识。 毛泽东主席的生活习惯是喜欢抽烟和喝茶,但不善喝酒。他是湖南人,从小喜欢喝茶,以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在他的生活中从不离开茶,接待国内外客人时,也总是吩咐以茶相敬。他自己从早到晚,总习惯于一边喝茶、一边工作,而且茶瘾较重,喜欢喝浓茶,且喜欢饮用龙井茶。毛主席接待国内外客人时,总是以茶相待。他认为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

阅读全文
鹧鸪天·戏赠黄医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7 | 19 阅读

鹧鸪天·戏赠黄医宋·赵必瑑[zhuàn]     湖海相逢尽赏音。囊中粒剂值千金。单传扁鹊卢医术,不用杨高廓玉针。     三斛火,一壶冰。蓝桥捣熟隔云深。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译文】     在四方各地遇到的人,提到黄医生,都是欣赏褒扬之声。其医囊中的药剂粒粒皆灵验神效,应价值千金(或千金难买)。其高超的医术好似上古神医秦越人这个师傅亲授而来(无旁门左派),(连东汉“涪叟”单传的)程...

阅读全文
苏东坡的中药诗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熟谙医理,通养生之道。苏东坡关心百姓疾苦,在杭州设立公立医院,为民治病,搞饮水工程,清洁水源,保护人民健康,还建议他的好友广州太守筹集基金,仿杭州做法建立公立医院。 苏东坡平时喜欢阅读医学书籍,为药草写诗词,说明药性、品质,宣传药理知识,一生写了不少有关中药的诗词。他懂医通药,尤擅长食疗,把收集的方剂著成方书《苏学士方》《圣散子方》,并有精彩故事流传下来。 ...

阅读全文
中医文献的特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0 | 19 阅读

“文献”这个词有几种解释,一是指典籍,一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亦可以解释为与某一学科有关的图书资料。比如甲骨、铜器的铭文、竹简、石碑及书籍、磁带、缩微胶片等都叫文献。凡是人类的知识和思想用文字、图形等手段保存和记录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的载体,都可以叫文献,属于中医药学方面的就叫中医文献。中医文献大致有以下特点: 年代久远 现存中医著作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从长沙马王堆汉墓...

阅读全文
吴门医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起源于元末明初,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是吴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在国内久负盛名,世称“吴中医学甲天下”。吴门医派借以“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特征,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纵观中医学发展史,学术流派层出不穷,但很少有流派像吴门医派这样,对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吴医的历史源流 (1)吴医的区域范围 吴,最早为古国名,世...

阅读全文
郑板桥茶缘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最大,他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板桥的书法作品中,有一件竹枝词横披,上书'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益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说的是以茶为媒,缔结良缘的事。 郑板桥的著作中,有一篇《扬州杂记》的文章,其中记述了一段板桥自己的'茶缘',读来饶有趣味: 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