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草从新" 的结果

找到 439 条相关结果

竹沥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沥 实际拼音: Zhú L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

阅读全文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膏方有利于药材合理利用
膏药常识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十月一到,就进入了膏方进补之时。膏方,又称膏滋方、煎膏,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用于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膏方具有辨证论治,药食相兼,口感良好等优点,而且可以使很多药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利用价格昂贵的药材 一些药物疗效显著,但数量稀...

阅读全文
鳖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2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鳖肉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Biē Ròu 来源: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 化学成分: 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又每100克含维生素A13国际单位。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

阅读全文
中药取名趣味多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4 | 23 阅读

冬虫夏草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复合体。《本草从新》释名曰:“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虫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所谓冬为虫、夏为草,故名。 马兜铃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的成熟果实。其叶落藤老,果实悬垂,状如马项之铃,故称马兜铃。 威灵仙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李时珍释名曰:“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 虎杖 本品为蓼科植物...

阅读全文
秦皮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秦皮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明目的功能。用于热痢泄泻、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病症。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及小叶白蜡树Fraxinus hungeana DC.的树皮。 产地与分布 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等省。 鉴别要点 秦皮的特征有四:一是外表黑褐色或棕色,具点状皮孔;二是内表面平滑黄白色,...

阅读全文
百合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百合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能。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心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病症。来源 1.卷丹: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干燥鳞茎。 2.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unii F.E.Brown var.viridum Baker.的干燥鳞茎。 3.细叶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细叶百合,Lilium pumi...

阅读全文
生姜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生姜 实际拼音: Shē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别名: 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 浙江本草八千年 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千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绳纹小陶釜,此陶釜被考古界人士确定是煎药罐,成为浙江中医使用药材及煎药的有力物证。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桐君是黄帝时期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结庐炼丹于桐庐市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

阅读全文
白沙糖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中药大辞典》:白沙糖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Bái Shā Tánɡ 别名: 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性味: 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 《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