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源" 的结果

找到 97 条相关结果

升麻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9 | 25 阅读

一望如麻叶正繁,青丝细细喜轻翻。 气沉下部宜升举,经在阳明可引援。 泻痢崩淋应奏效,怔忡呕吐反成冤。 补中益气汤真妙,惟有东垣采本源。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升麻味甘苦平无毒,入肺胃脾大肠四经。春生苗,四五月著白花似粟穗。禀极清之气而升,得阳气之全者也。表散风邪,升发火郁。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解斑疹疮痘之毒,升脱泻崩带之陷。兼辟瘟疫瘴气,最解蛊精药毒。宣发肌肉腠理之阳...

阅读全文
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24 阅读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出身名门家道衰落 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风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之弟皇甫规文武全才,时为安羌名将,官至度辽将军、尚书,封寿成亭侯,为凉州四明之一。...

阅读全文
华佗之死--古代医患关系引发的悲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3 阅读

《三国志·华佗传》中不仅记述了华佗治病的许多医案,也详细记录了华佗因何而死。曹操处死华佗的过程中,有三句较为关键的话。第一句是在曹操要处死华佗,荀彧求情时,曹操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第二句是华佗死后,曹操头风未除时言:“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第三句则是曹操的爱子曹冲生病后,曹操才终感后悔:“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从这三句话看来...

阅读全文
气功文化五代著作
气功文化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入药镜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一卷。五代·崔希范撰。作者“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以神为药”,入药者是将五脏所禀五行之气入于丹田,此为《入药镜》篇名之本意。全书为三言歌诀,共八十二句。每四句讲述内丹养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描绘内炼过程及其感受,效法天体运行规律,为唐代以后道家重视内炼奠定了理论基础。  钟吕传道集  气功内丹术经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撰。全...

阅读全文
土家医认为生理病的特点有哪些?
土医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一)三元的生理病理特点 土家医将人体内脏概括为三个部分,即上、中、下三元上元主要包括脑、心、肺,共居上天,统摄人体气血神志,为元之首。 脑,主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统帅。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为脑所主,与气、血、精三者关系密切。气、血、精旺盛,则脑有所养而精明,人体生命活动就健旺,表现为神清气爽,反应敏捷。气血精亏虚,则脑失所养,则有神昏、神乱、神衰等病理表现,如出现黑脑带等病证。另外,悄志内伤...

阅读全文
兰茂:隐居修学成“南滇医圣”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21 阅读

兰茂(1397—1470),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兰茂的著述很多,流传至今的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仕途无望转医门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明朝大移民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山东曲阜,供奉着“学而优则仕”...

阅读全文
学中医必须读书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读书与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门。历代医家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文献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亦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

阅读全文
火疗的藏象学说原理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19 阅读

藏象学说又称“脏象学说”“脏腑学说”。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推测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五脏为...

阅读全文
百年沧桑百年歌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7 | 19 阅读

考镜源流,回顾历史,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正如唐高祖《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所云:“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且行且远者有之,用广角镜觅远古而见轮廓;且行且近者有之,用聚焦镜看近前而辨细微。五千年之中医史,可谓远矣,考之察之,能从本源上识中医之始末;百年之中医史,可谓近矣,思之忆之,从链接处知中医之变迁。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

阅读全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
道德经 | admin | 2025-06-05 | 17 阅读

[主内容]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 寂兮廖兮(寂静啊无形啊),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而不会殆尽), 可以为天下母(可以认为它是天下万物的本源)。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 字之曰 “道” (就送它一个字叫“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 )。 大曰逝(它可以说是遥不可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