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暴喘"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任脉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3 | 16 阅读

任脉经穴歌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用药当分男女,月事多主冲任,是任之为言妊也...

阅读全文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

阅读全文
金银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中国药典》:金银花 实际拼音: Jīn Yín Huā 英文名: FLOS LONICERAE 别名: 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来源: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

阅读全文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下 诸病药方六十道(五)
中藏经 | admin | 2025-05-29 | 12 阅读

三不鸣散治小便不通及五淋。取水边、灯下、道边蝼蛄各一个[三处取三个,令相咬,取活者一个,如后法,射香酒食空下]右内于瓶中封之,令相噬,取活者焙干,余皆为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服,立通。[余皆二字恐误]。 甘草汤解方药毒。甘草[一十二两]右件剉碎,水二斗,煎至一斗取清,温冷得所服,仍尽量服。治溺死方取石灰三石,露首培之,令厚一尺五寸,候气出后,以苦葫芦穰作末,如无用瓜蒂右用热茶调一钱,吐为度,省事后...

阅读全文
苦参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6 | 12 阅读

《中国药典》:苦参 实际拼音: Kǔ Shēn 英文名: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别名: 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

阅读全文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三)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22 | 11 阅读

分析脉象变化的程度亦是表得病机的重要方法,自然它亦会联系到生理、病理乃至预后等问题。例如《内经》中论述季节、五脏,六经的生理、病理,死证脉对就是用某些脉象结合胃气的有无多少,亦就是具体脉象的突出程度,来说明其机制的。 除此以外结合临床病证的例子亦很多。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散为病人平息...

阅读全文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上 生死要论第十三
中藏经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凡不病而五行绝者,死;不病而性变者,死;不病而暴语妄者,死;不病而暴不语者,死;不病而暴喘促者,死;不病而暴强厥[一作中]者,死;不病而暴目盲者,死;不病而暴耳聋者,死;不病而暴痿缓者,死;不病而暴肿满者,死;不病而暴大小便结者,死;不病而暴无脉者,死;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 此皆内气先尽[一作绝]故也。逆者即死,顺者二年无有生者也。《中藏经》目录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八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第十五
脉经 | admin | 2025-05-22 | 10 阅读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数被駃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寸口脉不出,而反发汗,阳脉早索,阴脉不涩,三焦踟蹰,入而不出。 阴脉不涩,身体反冷,其内反烦,多吐唇燥,小便反难,此为肺痿,伤于津液。便如烂瓜,亦如豚脑,但坐发汗故也。 肺痿,其人欲咳不得咳,咳则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甚则脉浮弱。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

阅读全文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金匮要略 | admin | 2025-05-31 | 9 阅读

论一首 脉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

阅读全文
痰饮第六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5-27 | 9 阅读

(论一首 方四十一首 灸法一首)论曰∶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过多,水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汗不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其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