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毒" 的结果

找到 71 条相关结果

普济消毒饮子--东垣老人的“济世良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1 阅读

东垣老人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gǎo)晚年的自号。 李杲,字明之,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因真定在汉初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 既然是名家,肯定有绝招良方济世,那李杲的济世良方是什么呢?其中之一便是“普济消毒饮”。这方子有什么来历,就得从李杲这人说起。 李杲出生于豪门望族,家中资产颇丰,...

阅读全文
乌头从毒药到良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1982年5月20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药用植物》系列邮票,乌头为其中之一。 乌头像许多中药材一样,存在着双面性——毒性和药性。乌头属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是该属植物中我国最早药用的品种。李时珍说:“初中为乌头,像乌鸦的头;附着乌头而生的是附子,像子附母。”乌头为镇痉剂,治风庳,风湿神经痛。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属温里药,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乌头的野生品种称为草乌,分布于我国大...

阅读全文
瘟黄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15 | 20 阅读

【瘟黄】本病是由于感受湿热时毒,毒盛化火,深入营血所致。临床表现有身目呈红黄色、高热神昏、烦渴、腹胀、胁痛、衄血便血,或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类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疸型钩端嫘旋体病等。...

阅读全文
返魂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30 | 18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返魂丹 名称: 返魂丹 处方: 生玳瑁15克 朱砂"克 雄黄15克 白芥子15克 制法: 上药同研如面,酒煎安息香30克为膏,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卒中风不语,精神闷绝,及中恶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以童便送下5丸,不拘时候。 《本草纲目》卷十四引《集简方》:返魂丹 名称: 返魂丹 处方: 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1两,...

阅读全文
古代中医是如何预防天花的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17 阅读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地球上完全根除。几千年来,天花到处肆虐,即便皇帝也不能完全幸免,清代顺治帝就死于天花,康熙帝得过天花变成了“麻子脸”。 天花最早记载于《肘后备急方》,起初叫“虏疮”。中国原来没有天花,是东汉时一个叫马援征的人到越南打仗,凯旋后带回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身上携带着天花病毒,从此天花在中国传播开来。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天花病一直缺少有效防治方法,直到人痘接种术出现。...

阅读全文
整体派伤科内治法创始人薛己(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二十四) ... ... ... . ...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主内容] 薛立斋整体派之伤科内治法创始人伤科内治法创始人——明代薛己(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他融命门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证、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启发了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他学术和治疗特点是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

阅读全文
温毒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温毒】指感受温热时毒而发生的急性感染,即所谓“诸温夹毒”。临床以高热、头面或咽喉肿痛、出血性斑疹为特征。大抵包括二类疾病:一是头面、口腔、咽喉感染的化脓性疾患,如继发性化脓性腮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一是急性流行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斑疹伤寒等。...

阅读全文
心得派别开新境的外科专家高秉钧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高秉钧,字锦庭,清代嘉庆年间无锡名医,业疡科三十余年,而又精通脉理,强调外疡与内证异流而同源,循内科之理以治疮疡,不以秘方录药自炫。著《疡科心得集》三卷,立论甚精,颇多发明。其中阐述温病学说于外科中的应用,尤发前人所未发。 高氏认为,外疡的致病之由不外乎内因与外因。内因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外因者,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也。发于脏者为内因,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如失...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
凉血解毒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30 | 15 阅读

郑祥光方:凉血解毒汤 名称: 凉血解毒汤 处方: 连翘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长卿12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时毒炽盛,伤及血络,血遇热则溢,热毒迫血妄行所致。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治痘全书》卷十三:凉血解毒汤 名称: 凉血解毒汤 处方: 当归、麦冬、白芷、紫草、升麻、生地、桔梗、人参、连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