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子" 的结果

找到 8 条相关结果

老医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2 | 23 阅读

老医 明·徐熥   曾将奇术冠青囊,八十年前遇长桑。 臂在不知经几折,眼花何用检诸方。 有剂可令千人活,无药能销两鬓霜。 橘老杏残筋力尽,定应死去作医王。     这是一首对医者的挽诗,作者是明代同为著名藏书家的徐火勃之兄徐熥([1561-1599年],字惟和,别字调侯)。诗题中“老”是指逝世,“老医”就是仙去的一位德高术绝的老医者。从这首诗的笔法、内容、用典,我们就可看出,徐熥[tēng]学识渊...

阅读全文
中医养生之饮食箴言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一日之忌,暮无饱食。狂饮伤身,暴食害胃。饥不暴食,渴不狂饮。吃得快,咽得慌,既伤胃口又伤肠。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养生当论食补。食惟半饱无兼昧,酒至三分莫过频。怒时勿食,食时无怒,醉后勿饮冷,饱食无便卧。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软些。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少肉多莱,少糖多果。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阅读全文
白居易与地黄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1 | 12 阅读

白居易(772—864),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据记载,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关中大旱,一春无雨,地里的麦苗无法返青,大多枯死,而秋季庄稼无法下种,即使下种也会禾苗枯萎、颗粒无收。政府赈灾不力,百姓衣食无着,无奈背井离乡寻求生路,到处一片凄凉景象。 白居易一次外出查看,百姓三三两两在田野山坡上采挖一种有根茎的野草,就上前询问,得知这种野草叫...

阅读全文
漫谈“上医医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6 | 11 阅读

      “上医医国”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国语·晋语八》。书中记载,晋平公病重,秦景公遣名医医和前往诊治。晋国大夫赵文子(赵武)问医和:“医者之术,可及于治国乎?”医和答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此语以医道喻治国,将高明的医者比作能治理国家的贤才,奠定了“医国”理念的文化根基。此外,《黄帝内经》中亦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论述,虽未直接提及“医国”,但...

阅读全文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11 阅读

地黄又名干地黄、地髓,别名牛奶子、婆婆奶。《本草纲目》载:“(地黄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踠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解诸热,通月水,利水道。捣贴心腹,能消瘀血。”地黄嫩苗可食,叶可做菜,全身皆可入药。地黄的根茎(鲜地黄、干地黄)入药性凉,味甘苦,有滋阴养血之功,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便秘等。 地黄自古即为药补的主要成分。葛洪、白居易、苏轼等...

阅读全文
养老食疗第四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5-24 | 10 阅读

方一十七首,论五首论曰∶卫汜称扁鹊云∶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首,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故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故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其方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论曰∶人子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馐,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挠。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以食敢鲜肴,...

阅读全文
神仙服食
饮膳正要 | admin | 2025-06-06 | 5 阅读

 《饮膳正要》 > 卷第二神仙服食  铁瓮先生琼玉膏 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志,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人年二十七岁以前,服此一料,可寿三百六十岁。四十五岁以前服者,可寿二百四十岁。六十三岁以前服者,可寿一百二十岁。六十四岁以上服者,可寿百岁。服之十剂,绝其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救五...

阅读全文
卷三
丛桂草堂医案 | admin | 2025-06-21 | 1 阅读

楚观军舰邹允坤君.年二十八岁.因夏间冒雨追取舢板.感受风湿.遂病腹胀腿肿.下及两脚.初在上海某医院医治.服泻药不效.九月该舰来镇江.延予延医.发热胸闷.舌苔黄腻.腹胀不舒.脉滑溲赤.盖湿势蕴伏.兼有痰滞.初用半夏泻心汤.小茈胡汤.小陷胸汤等方.热退胸宽.惟遍身关节作痛.因于清利湿热方中.加羌活、秦艽、桑枝、牛膝等药.以治其痛.讵知此药服后.次日忽大喘不止.速予往诊.视之果喘息不宁.精神疲惫.不能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