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支正穴"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咳嗽见黏痰 快把足背按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咳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时候痰容易咳出,有时候却比较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后者,可以试着找找足背1 趾~ 2 趾间向后(内踝骨)约4.5 厘米的地方,用拇指按揉大约10 分钟后,痰便容易与支气管壁分离,一咳就出来了。其道理在于中医认为这里是支气管反射区。 按压后,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可对支气管进行刺激。 在按揉支气管反射区的同时,如果能酌加下面2 个穴位,则效果更佳。 丰隆穴 位于足...

阅读全文
络穴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6-05 | 13 阅读

【络穴】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

阅读全文
十五络脉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10 | 12 阅读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

阅读全文
支正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6 | 10 阅读

支正 Zhīzhèng《灵枢·经脉》 支正-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阳谷穴上5寸。 【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附注】手太阳经络穴。...

阅读全文
十五络脉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4 | 10 阅读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⑴手太阴之别络:从列缺穴处分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走向手阳明经;其支脉与手太...

阅读全文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4 | 8 阅读

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可刺手太阴肺经原①,复刺手阳明大肠络②。①原者,太渊穴,肺脉所过为原。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相应寸口是。②络者,偏历穴,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大肠主肺之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

阅读全文
二认症定穴
针灸易学 | admin | 2025-06-18 | 5 阅读

《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盖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色见青如草滋,黄如枳实,黑如 ,赤如 血,白如枯骨者皆死。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翎者皆生。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四明陈氏曰∶五脏有声,而声有音,肝声呼,心声笑,脾声歌,肺声哭,肾声呻。常则安,变则病,闻何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