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手足冷" 的结果

找到 212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5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眩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晕而眩。其脉风浮寒紧。湿细暑虚。涎弦而滑。虚脉则无。治眩晕法。尤当审谛。先理痰气。次随症治。眩者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眩晕之与冒眩。其义一也。其状目闭眼眩。身转耳聋。如登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喜怒哀乐。悲恐忧思。郁而生痰。随气上厥七情致虚而眩晕也。淫欲过度。肾家不能纳...

阅读全文
肩背痛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23 阅读

一论脉洪大促紧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也。豁痰汤半夏(制) 栀子(炒)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八分) 桔梗 赤芍 苍术(制) 香附(各七分) 茯苓(去皮六分) 川芎 姜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如痛甚。头剂加朴硝二钱。一论肩背痛。不可回顾者。太阳气郁而不行也。以风药散之。脊痛腰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也。以羌活胜湿汤本(二钱) 防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一...

阅读全文
补气养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5 | 23 阅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 功能主治: 夹痞伤寒,气虚中满者。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黄耆1钱,白术1钱,当归4钱,人参3钱,陈皮4分,炙草4分,熟地2钱,川芎2钱,黑姜4分。 功能主治: 产后气短促,血块不痛。 用...

阅读全文
发痧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小儿发痧。有阴有阳。阴痧则腹痛而手足冷。阳痧则腹痛而手足温。或其症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四肢懈怠。饮食不思。容颜惨楚。为症不一。俗呼为痧病。非痧也。多由感冒风寒而耍水伤湿得之。其治之法。宜用热水蘸搭臂膊。将苎麻频频刮之。候红色出为度。甚者宜以针刺十指背。近其爪处一分许。可先将儿两手自臂捋下。血聚指头。方血气通畅而已矣。一论小儿搅肠痧,心腹腰诸痛。用 火龙丹雄黄 焰硝(各二钱)   共研细末。每用簪挑...

阅读全文
金针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宣明论》卷十三:金针丸 名称: 金针丸 别名: 六神丸 处方: 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轻粉、骨碎补(去毛)、槟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不木灰、肉豆蔻、阳起石、朱砂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阳绝痞气,心腹不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针穿作孔子,小油内滚过,灯焰内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下,不拘时候,1日3次。 ...

阅读全文
口舌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19 阅读

脉左寸洪数。心热口苦。右寸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洪甚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实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舌苦服凉药不愈者。宜理中汤。夫口舌之为病。或为重舌木舌。为糜烂生疮之类。经云。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有口淡者。胃热也。口臭者。乃脏腑臊腐之气。蕴积于胸臆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

阅读全文
泄泻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脉多沉。伤于风则浮。伤于寒则沉细。伤于暑则沉微。伤于湿则沉缓。泄而腹胀。脉弦者死。又云。脉缓。时微小者生。浮大数者死。夫泄泻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有寒。有脾泄。有肾泄。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肚腹痛四肢冷者。寒也。常常泄泻者。脾泄也。五更泄者。肾泄也。宜分别...

阅读全文
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半表半里属八纲概念 胡希恕先生,通过许多医史资料考证,又经反复读《伤寒论》全文,否定了《伤寒论》的六经理论不是来自《内经》,明确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其实六经即是八纲”以及“中医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其实表里的中间还应有个半表半里,按数来讲本来是九纲,由于言表里,即含有半表半里的意思,故习惯常简称八纲”(见《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等。这...

阅读全文
壮医学打嗝的治疗方法
壮医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打嗝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呃逆”。西医“隔肌痉挛”属此范时。 病因病机: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或身体虚弱导致谷道之气不顺降,上冲音户而致。 临床表现:主症:呃声连连,或时作时止,或昼夜不停,呃声或高亢或低弱,缓和。 兼症:胃部不适,或渴喜冷饮、口臭、尿黄、大便结,或形瘦体弱,脸色无华,食少困倦,手足冷,大便烂,或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治疗原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