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手腕" 的结果

找到 338 条相关结果

冬季练功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6 阅读

提到冬至节气期间保健养生,除了我们要遵循的“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勿过饥饱;劳逸结合,勿枉作劳;精神修养,陶冶情操”之外。我们可以练几节简便易学、易练习的气功,能为您的冬至养生增添一份“动”的乐趣。 静坐 自然盘膝而坐,两眼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神不外驰,两手相握放在腹前,或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置两膝上。也可坐在沙发或木凳上练功,即采用靠坐式或平坐式的姿势练功,两手舒伸放...

阅读全文
闲暇转转也健身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23 阅读

对于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体力劳动的人,在工作间隙常常旋转有关部位,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转目: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此法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转颈: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双目微闭,先按顺时针方向大幅度缓慢转动头颈1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转颈10次,此法可防治颈椎病及颈肩...

阅读全文
慈禧太后的一次传医就诊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23 阅读

慈禧太后是清代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御前女侍官德龄曾详细披露了御医为慈禧太后看病的全过程,从中可以领略一段深宫秘事及其奢侈靡费。 一日夜里,太后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伴有咳嗽。四位太医立刻被传唤入宫为太后诊疾,他们身着一品官服鱼贯而入。宫女在太后的两侧各放一张小桌,桌上各有一个小枕。太后面东而坐,垂黄纱帘幕。太监侍立两旁,启帘请脉。太后的两只前臂分别放在小枕上,四位太医叩头后各自跪在太后的左右。宫...

阅读全文
宫廷“牵线切脉”另有隐情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1 | 22 阅读

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二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然而,切脉之术是谁人发明的呢? 相传,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重,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死去。请当时的名医扁鹊判断,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

阅读全文
神医扁鹊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CT,也没有核磁共振,医生们只能依靠人体的感官来收集诊断资料,然而,也恰恰是这种条件缺乏的情形,迫使古代的贤能异士,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并最终创立了一套通过收集外在病理表现,揭示病理本质的理论体系——中医。 中医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说法,扁鹊,就堪称是这样一位能“望而知之”的神医。《韩非子·喻老》记载扁鹊路过蔡国,蔡桓公召...

阅读全文
脉病而人不病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22 阅读

南宋绍兴年间,医生王继生因治愈了高宗皇帝的疾病而闻名。后来,又居功自傲被高宗皇帝判罪,被押送福州定居。 词人周密的叔父宫教,这时正去湖南长沙任副职,以前曾和王继先相识。旅途中,二人恰巧在旅馆里相遇。宫教置备了一桌酒席以示慰劳,并借此机会请求王继生诊脉,说道:“王医师,请您给我号号脉吧!看看我的身体状况如何?” 王继生听完略显骄傲,习惯性地将手搭在了宫教的手腕部。诊完之后,王继生问道:“先生可有什...

阅读全文
仙鹤内养功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08 | 22 阅读

仙鹤内养功属导引派功法。相传于宋朝时在宫廷中传授过。由石磊根据杨力传授整理,发表于1985年。 临床应用: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练功方法:仙鹤伏气:身体直立,两脚平行小于肩宽。头正颈直,收颌沉府,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间内,五指分开,口微闭,舌平舐门齿,眼平视前方,排除杂念,松静站立片刻。两臂微微外旋,由体侧缓缓前举,使两手相对,手心向上呈捧气状态。当两手捧气至小腹前时,意念聚气至下焦。可停顿...

阅读全文
穴位按摩简单寻穴法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 中医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七百多个传统穴位。非专业人士很难记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别说找准位置了。 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谈保健呢?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

阅读全文
杨梅树皮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杨梅树皮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Yánɡ Méi Shù Pí 来源: 为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春初,剥取树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化学成分: 含杨梅树皮甙、杨梅树皮素、大麻甙;又含鞣质。 性味: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温,味苦辛涩,无毒。" 功能主治: 治痢疾,跌打损伤,目翳,牙痛,汤火伤,恶疮疥癞。 ①《日华子本草》:"煎汤...

阅读全文
三个穴位对抗晕车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1 阅读

很多朋友在乘车时会晕车,出现恶心、呕吐,非常难受,服药之后也不缓解。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按压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三个穴位,能临时缓解症状。据了解,内关穴是指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通“心”,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按压内关穴是治晕车最常用的方法。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相当于第一掌骨的末端与第二掌骨基地部连线的中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虎口”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