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扁平疣" 的结果

找到 54 条相关结果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紫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紫草 实际拼音: Zǐ Cǎo 英文名: 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 别名: 硬紫草、软紫草 来源: 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

阅读全文
薏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4 | 20 阅读

一、功效主治 健脾,渗湿,止泻,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阑尾炎。常用量9~30克。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1、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稍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2、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3、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4、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

阅读全文
针灸美容方法介绍及适用人群
中医美容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病,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益颜的一种方法。 针灸美容 针灸美容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达到美容及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运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上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热效应,使肌体...

阅读全文
四川文氏外科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4 | 17 阅读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由清代四川佛家名医天应大和尚创立,并由释灵溪上人形成了本流派的雏形。第三代传承人、川派中医外科名家文琢之教授奠定了文氏皮外科流派理、法、方、药体系。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艾儒棣教授在皮外科领域提出了“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等学术见解,坚持突出传统中医皮外科制剂的继承和发掘,使濒临失传的外科绝技如红升丹、白降丹、黑膏药等在我院得以传承下来。 艾儒棣  艾儒棣 艾儒棣,男,中共...

阅读全文
薏苡仁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薏苡仁 实际拼音: Yì Yǐ Rén 英文名: SEMEN COICIS 别名: 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 性状: 本品呈宽卵形或...

阅读全文
疣的针灸疗法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4-30 | 17 阅读

①体针 取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处。土般为母疣,即多发疣中最先发或体积最大者。 操作:阿是穴常规消毒,取28号0.5~1寸不锈钢毫针,在母疣顶面中点垂直进针。为了减轻针刺时疼痛,可先捏紧疣之基底部,使之苍白后再刺人。针刺人后快速进针至基底部,随即重力快速捻转30次,并作紧提慢插泻法,使患者有酸麻胀感,然后提针至疣内绕1周,扩大针孔,迅速出针,为椭圆形或外形欠规则之疣,可沿其平面最长径,于疣...

阅读全文
药线灸也能除“带状疱疹”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小余3月初突发左肩部针刺样疼痛,并放射至左臂,自贴“止痛膏”2天后,疼痛仍不减,反而加重。此时左肩臂出现多处鲜红色斑片,上面还有成群水疱,疼痛剧烈,无休无止。这突如其来的疼痛给他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及不便。医生诊查后发现,他的疼痛是由于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引起的,遂对小余选用药线点灸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后,小余手臂上的疱疹范围得到了明显控制,疼痛也减轻。 药线点灸源于壮医 药线...

阅读全文
咳嗽见黏痰 快把足背按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咳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时候痰容易咳出,有时候却比较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后者,可以试着找找足背1 趾~ 2 趾间向后(内踝骨)约4.5 厘米的地方,用拇指按揉大约10 分钟后,痰便容易与支气管壁分离,一咳就出来了。其道理在于中医认为这里是支气管反射区。 按压后,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可对支气管进行刺激。 在按揉支气管反射区的同时,如果能酌加下面2 个穴位,则效果更佳。 丰隆穴 位于足...

阅读全文
皮肤病白芷外治验方
皮肤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12 | 15 阅读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温,入胃、大肠、肺经。具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毒医疮、化温止带之功。除具上述功效外,《本草便读》载“泽面涂容”;《本经》云“长肌肤,润泽”;《日华子本草》谓“去面部疵瘢”。在临床实践中,本品确是治疗某些皮肤病变良药,常以此为主治疗下列皮肤病: 黄褐斑:面部颧、鼻、额呈现黄褐色或咖啡色斑片,夏重冬轻。取白芷研细粉50克,配滑石粉50克,混匀,加入蒸馏水、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