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性湿疹" 的结果

找到 79 条相关结果

外治法多样的傣医药
傣医 | admin | 2025-05-30 | 20 阅读

傣医药学以傣族贝叶文化为背景,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以聚居区天然药物为资源,以适应于本民族生产、生活的行医方式为医疗模式,以本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研究人的生命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积累、独立创造而自成体系的传统医学。 历史沿革 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防治疾病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完善、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治病方药。傣医药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时...

阅读全文
温筒灸疗法 (同盒灸疗法)
器具技法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温筒灸疗法是将点燃之艾绒放于特制的金属灸筒内,而后置于应灸的部位,而达抗衰防老、祛邪疗疾之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筒灸疗法是器械艾灸疗法之一。我国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即有以苇筒塞入耳中,在筒口施灸以治耳病的记载。近代则以金属制灸筒,并且式样有多种,适用于不同部位、不同疾病之灸治,因而倍受病家欢迎。 【操作方法】 一、制作温筒 使用温筒灸疗法,必须有特制的金属灸具,即温筒,又称温灸器。以金属片(如...

阅读全文
扛板归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 出处: 《万病回春》 实际拼音: Kánɡ Bǎn Guī 别名: 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滋阴养血茶(一)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1、杞茶 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用途: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2、杞生地茶 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肝补肾,养阴清热。 用途:肝肾阴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 3、杞龙...

阅读全文
大飞扬洗剂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6 | 18 阅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大飞扬洗剂 名称: 大飞扬洗剂 处方: 大飞扬500g,青凡本1000g,毛麝香12g。 功能主治: 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2.250升,煎成750毫升,湿敷、坐浴或外洗。 ...

阅读全文
湿疹浴足疗法
中医足疗 | admin | 2025-06-05 | 17 阅读

浴足疗法治疗湿疹,借药液的温热刺激和药力,使人体气血调和,腠理疏通,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中医学认为,湿疹多由于风、湿、热邪之毒侵袭肌肤而发病,治疗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解肌止痒为原则,中药浴足对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1.亚急性湿疹:症见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者。 【组成】芒硝50g、蛇床子30g、白鲜皮、苦参各20g。 【用法】上药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2000ml煎...

阅读全文
百合家庭小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百合粥 百合20克,莲子10克,大米100克,慢火同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心悸、烦热、失眠及各种皮肤病患者均可食用。 百合蜜 用生百合和等量的蜂蜜拌匀蒸熟,于每晚睡前服30克。适用于更年期男女烦躁不安、燥热失眠以及急、慢性湿疹患者服用。 百合汤 百合20克,鲜冬瓜100克,1个蛋清,加油盐做成汤。常饮百合汤有清凉、祛热之功效。凡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者均适宜选用。 百合羹 百合...

阅读全文
四川文氏外科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4 | 17 阅读

“四川文氏皮科流派”由清代四川佛家名医天应大和尚创立,并由释灵溪上人形成了本流派的雏形。第三代传承人、川派中医外科名家文琢之教授奠定了文氏皮外科流派理、法、方、药体系。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艾儒棣教授在皮外科领域提出了“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等学术见解,坚持突出传统中医皮外科制剂的继承和发掘,使濒临失传的外科绝技如红升丹、白降丹、黑膏药等在我院得以传承下来。 艾儒棣  艾儒棣 艾儒棣,男,中共...

阅读全文
湿疹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湿疹为体内外过敏原在体内引起迟发型变态性皮肤病,神经功能障碍,亦能导致本病。另营养失调,消化不良胃肠疾病肠寄生虫,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诱发本病。类属祖国医学所称“湿疡”“湿毒”“浸淫疮”。急性系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慢性系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生燥,风燥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取穴】主穴:肺、肾上腺,相应部位。配穴:大肠、枕、脾、肝、内分泌。 【验案】用耳针治疗湿疹20余例,疗效满意...

阅读全文
吴茱萸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2 | 16 阅读

《中国药典》:吴茱萸 实际拼音: Wú Zhū Yú 英文名: FRUCTUS EVODIAE 别名: 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