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感冒" 的结果

找到 4992 条相关结果

黄牛茶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558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牛茶 实际拼音: Huánɡ Niú Chá 别名: 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 来源: 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 (Spach) Blume.,以根、树皮、嫩叶入药。根及树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叶春夏采集,晾干。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暑清热,利湿消滞。用于感冒...

阅读全文
复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49 阅读

《寿世保元》卷二:复正汤 名称: 复正汤 处方: 防风3克 荆芥3克 细辛2.5克 黄芩6克 乌药6克 天麻6克 当归9克(酒洗)白芍6克(酒炒)川芎4.5克 白术4.5克(去芦)陈皮4.5克(去白)半夏6克 枳壳3克(去瓤,麸炒)白芷2.4克 桔梗2.4克 僵蚕9克 甘草2.4克 白茯苓6克(去皮)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加生姜煎...

阅读全文
柳叶菜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华本草》:柳叶菜根 实际拼音: Liǔ Yè Cài Gēn 英文名: Epilobium hirsutum L.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

阅读全文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7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飞来蓝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2 阅读

《中华本草》:飞来蓝 实际拼音: Fēi Lái Lán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拟地皮消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siphonium uenustum (Hance) E. Hossain [Ruellia uenusta Hance] 采收和储藏:丰、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拟地皮消 草本,高达60c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叶对生;叶片长圆状披针...

阅读全文
彝医学常见的内科疾病
彝医 | admin | 2025-06-06 | 29 阅读

(一)哮喘 彝医名称:赛可 主证:咳嗽喘息不能平卧,喉中痰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胸满闷室。 治疗方一:岩羊血少许(1g),马鹿血少许(1g),穿山甲血少许(1g),鳖血少许(1g),姜黄少许(10g),石菖蒲适量(20g),茜萆适量(15g),将上药研为细末,调匀,装人鸡肚内,文火炖服。 治疗方二:马鹿血少许(1g),穿山甲血少许(1g),岩羊血少许(1g),鳖血少许(1g),上药泡酒服,也可...

阅读全文
发散煎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29 阅读

《嵩崖尊生》卷十五:发散煎 名称: 发散煎 处方: 羌活5分,防风5分,前胡5分,柴胡8分,干葛8分,紫苏6分,半夏1钱,陈皮8分,枳实7分。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初起,类似感冒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

阅读全文
冬至到吃水饺,皮和馅儿怎么挑?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9 阅读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是大部分人从小就听过的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每年的冬至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民间更有流传“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的由来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冬至吃饺子 不怕冻耳朵” 水饺的由来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一次善举。相传东汉末年,我国各地百姓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身体孱弱,疾病缠身,经久不愈。加之寒冬腊...

阅读全文
辨清温凉防燥症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7 阅读

秋风送爽本应是宜人时节,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大便秘结等“不爽”症状。这都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   燥邪温凉有区分秋燥分温燥凉燥两类,秋季在五行属“金”,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中与“肺”对应。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以肺系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

阅读全文
身体6个部位最怕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6 阅读

虽说“春捂秋冻”,但也要因人、因部位而异。专家介绍,人体从头到脚有6个部位最怕冷,一定要注意保暖。 第一是头 头部容易受风寒,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 第二是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第三是双肩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是中老年人,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双肩的保暖。 第四是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

阅读全文